丹阳眼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84|回复: 0

配镜市场混乱根在监管"散瞳"?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1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发表于 2016-9-22 19: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尽管两个月后就是"爱眼日",但在方小姐看来,这个已有11年的日子的设立,多少有点尴尬。
   在外企工作的方小姐工作繁忙,因为去大型眼镜店配眼镜往往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为了不耽误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方小姐上周末去了位于北京潘家园的眼镜城。在一家颇有规模的店里,她花了不到两个小时,便配好了眼镜。"不承想,还没用几天,我就开始不时流眼泪,还总觉得头晕眼花,镜架的螺丝也出现松动……"方小姐向记者抱怨道。
   事后,医生的检查更让方小姐倍感愤怒:原来眼睛近视400度的她,居然被配了一副500度的近视镜!
   "应该说,在连续的国家监督抽查下,定配眼镜的总体质量呈上升趋势。但不能否认,这个市场当前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隐忧。"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
   与其观点相对应的,是一份最新曝光的各地区定配眼镜市场质量监督抽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在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对福建、甘肃等10个省、直辖市100家企业生产的100种眼镜产品抽查中,与消费者关系最密切的定配眼镜抽查合格率为88--虽然比2003年上升了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大中城市国家抽查配装眼镜合格率达90%以上"这一要求。
   显然,和方小姐有类似经历的,大有人在--据国家质检总局测算,每年有近1200万人配戴的都是不合格眼镜。
   "两低":行业必须正视的事实还有一个尴尬。为遏制眼镜制配市场长期混乱无序的局面,国家质检总局专门制定了《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并于2003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规定,严禁使用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检测设备,出具的眼镜镜片度数不准确和制配不规范都将受到处罚,最高可处以3万元的罚款。
   有人的质疑是,《办法》出台后,通过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我国眼镜零售店的加工设备,特别是检验设备已和国际基本接轨,但为什么验光配镜仍问题频出、投诉不断?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行业的'两低'现状导致上述局面出现。"那位业内人士说,"一是指行业进入门槛低,另一个是指眼镜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低。"
   据其介绍,在国外,包括我国的香港地区,对眼镜店(眼科诊所)的开业有一个审核批准制度,"而我国眼镜店的开业是没有限制的,加上市场巨大、利润丰厚,就造成了眼镜店遍地开花的情景"。统计显示,在我国,仅配镜一项,大约就有3亿消费者,即使按每三年更新一副眼镜计算,每年的市场需求量也有1亿副之多。而此前媒体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仅北京街头,大大小小的眼镜店就有上千家,其眼镜的零售利润率可以达到200、500,甚至1000。
   在专家眼里,配眼镜是一门科学。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眼镜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令人堪忧。2006年底,由中华医学会上海眼视光学组、上海眼镜行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国内首份《验光环境及需求调查报告》中称,目前我国84.2的眼镜店验光人员仅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接受调查的1000名眼镜店从业人员中,仅有一半人为获取职业上岗证书而参加过专门培训。
   而与此相对照的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眼镜店里,从业的视光师必须经过4年大学基础教育、4年视光专业学习和1年专业实习。
   "目前有一定水平的培训机构,全国可谓屈指可数,也都局限在上海、天津、广州、重庆、北京、温州等大中城市。"某大型眼镜店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就行业目前的状况,要想让培训普及整个行业,基本上不太现实。"特别是中小城市,推广比较难,竞争本就不规范,即便想培训,也存在缺师资、缺培训设备、缺教材、缺场地等诸多现实困难。"
   隐患就此埋下。仅以验光配镜水平在国内属一流的广州为例。据统计,目前广州共有大大小小眼镜店600多家,每天至少有2000人在眼镜店消费,直接参与验光、配镜工作的人员约有3000人,但实际通过劳动部门考核并取得相应资格的不足1000人--这也就意味着,超过2/3的消费者所配制的眼镜,出自"非专业技师"之手。
   根源在于错误的定位?
   事实上,除去"随口报价、偷换镜片"等常见的不良现象外,配镜市场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违规手段。据业内人士透露,时下不少眼镜店为了骗取顾客信任,不惜冒险挂出假资格证进行经营,甚至请出难辨身份的所谓医生"坐堂",以示专业。
   "其实,这些都不是保证配镜质量的关键。"这位人士表示,消费者真正要看的应是"是否有眼镜职业技能(中级)资格证"。
   低门槛从业让配眼镜成了一个亟待"矫正"的行业,但在另一些业界人士看来,这还并非问题的根源所在。"现在,消费者可以很容易配到一副眼镜,而且不同层次的眼镜店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可以说,这个行业已经彻底商业化了。"浙江某地方眼镜商会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国内眼镜业配镜市场的混乱现状,"恐怕与眼镜的市场定位有很大关系"。据其分析,在我国,眼镜一直被视作"一般消费品",在行业归属上,"制造"由轻工部门管辖,"销售"则属于百货公司。"计划经济时期,对眼镜管得还比较严格,以后就放开了,不但眼镜店遍地开花,甚至农贸市场、街头地摊也有人兜售眼镜,完全是一副不起眼的'小商品'模样。"他说。
   而实际上,"眼镜是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专门工具,不合格的眼镜只能加重眼疾,甚至毁坏眼睛。这说明眼镜,尤其是定配眼镜的根本属性应该是具有医疗视觉疾患功能的器械,必须确保其安全性。"他对记者表示,在医学界,向来认为"配错眼镜就等于吃错了药",不但对治疗视觉疾患毫无作用,甚至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因此,发达国家将配眼镜视为进医院看医生,严格审核眼镜店的经营资格。这一点,应该引起我国主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其实,早在4年前,就有人提出了同样的建议。在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出台之前,广州市质监局就曾专门编印《眼镜验配企业质量管理手册》,对眼镜企业验光、加工配镜等一系列操作规程予以规范,并呼吁,政府应尽早制定相应的规章,实行开业资质核准制度,只有具备基本条件(环境、设备、人员、管理制度),达到基本要求的,才允许开店营业。
   据悉,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眼镜行业要实现规范管理,除了需要技术层面的矫正,还要防止法律监管的"散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