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最近对2000多名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弱视患病率为2.86%。儿童视力损害后,每天面对模模糊糊的影象,大脑接受的信息有别于正常儿童,造成学习困难。同时他能从别人的评价中知道自己与人不同,小小年龄就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可能会越来越孤僻。 有关专家指出,弱视是眼球无器质性的病变,如不及早发现纠正,不仅影响患儿视力及身心发育,还将直接影响儿童成才和将来的工作。 然而,现在不少家长把弱视和近视眼混为一谈,认为"孩子年龄大了,视力自然就会正常"或者"等孩子年龄大了再治疗弱视"。其实弱视是 指眼球外观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即使戴上矫正视力的眼镜后仍无法正常的视力,而一般近视眼通过验光戴镜,视力能够达到正常。 不过,家长们也不必过分担心,从视觉发育来讲,绝大多数弱视是可治疗的,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则 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而弱视的最佳治疗时间就是在学龄前。因此在幼儿时期至关重要的是,家长应给孩子进行准确的视力检查,早发现 、早治疗。 在我国3亿多儿童中,大约有1000多万儿童存在弱视,其发病率为2%-4%。尤其每年到了开学前后,儿童弱视的发现率很高,主要由于大多数家长对眼科知识的相对匮乏,忽视了孩子的视力问题,学龄前期的儿童未能及时进行视力检查,导致孩子的单眼或双眼有弱视很难被发现,也错过了孩子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 弱视治疗虽然方法很多,但要因人而异,治疗过程短则半年,长者达到2-3年,且方法繁琐枯燥,因而患儿家长的配合及管理是弱视儿童治愈的关键。家长及老师应注意观察孩子平时表现,若发现儿童喜欢靠近看电视、眼球震颤、头位异常、看东西眯着眼等现象,应引起重视。儿童弱视除积极治疗外,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帮助、鼓励孩子进行持久的视力恢复功能训练,切不可半途而废。平时应教育孩子正确用眼,看书看电视不宜太近,不要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东西,以免引发弱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