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眼底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对眼底病的诊断、预后和疗效有特殊的价值。我院于1997年7月至1999年5月 ,共行FFA 384例,现将有关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11本组384例,男258例,女126例,年龄8~81岁,平均49岁。共计20多个病种,其中中心性 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19例;黄斑部病变9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3例;视网膜血管阻 塞56例;其他眼底病变51例,诊断正确率98.7%。 2 FFA的原理和意义 1111①造影用的荧光素钠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染料,注入静脉后 ,大部分与各种血清蛋白和红细胞结合,小部分游离[1]。具有不参加机体代谢, 毒性小,不良反应少的优点。②荧光素随着血流进入眼底血管时,在蓝色光波 激 发下发出黄绿色光[2],提高了眼底血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可了解 眼底微细结构和微循环变化,临床上对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糖尿病眼底病 变、眼底肿瘤等疾病有诊断价值。③FFA图像可用照相机迅速拍摄下来。某些在眼底镜下无 法见到的眼底疾病往往在荧光素血管照相上可发现,可找出其病变的部位、性质,以确定诊 断。 3 护理配合 3.1 造影前准备 3.2 造影中的配合 3.3 不良反应的处理 4 讨论 1111造影前充分散瞳十分必要,瞳孔散得越大,造影漏诊率越低。观察中见瞳孔散大,直 径<5 mm者,观察范围偏小,易遗漏病变部位;如因虹膜粘连瞳孔不易扩大者不宜做该检查 。 1111荧光素钠从肘静脉注入后随血流到眼底,一般需10~15 s,拍摄造影像于注射荧光素钠 后10 s开始连续拍摄,每秒1~2张, 在静脉充盈后停止连续拍摄而改为选择拍摄。以后根据病情于注射后5,10,20 min拍摄, 重点拍下有病变的部位,依据病情在最合适的时间拍摄到最有价值的荧光 图像。因此,须在推注荧光素钠时开始计时,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