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2005年“港洽会”传来好消息,长沙信得光学有限责任公司与美国翰尼尔投资公司正式签订了600万美元(5000万元人民币)招商项目,成为全国成套生产眼镜的第一家企业。公司总经理郭光明在电话另一端感慨地说:“担保为我们这些中小企业解开了资金的枷锁,让我能放开手脚,有机会圆梦全国第一。” 100万“担保”引来外资5000万 长沙信得光学有限责任公司在2002年时还是个注册资金仅为52万元,生产眼镜片的小厂。公司总经理郭先明一直想把厂子做大。但是由于他手里有的资产主要是生产设备,银行不同意抵押。 扩大再生产,投资成了最大的问题。2003年10月,在长沙市岳麓区政府领导的引导下,长沙市岳麓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他担保,在银行贷款100万元。郭光明用这100万元买了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生产的眼镜片立刻就上了几个档次。产值当年就翻了近几番。产品一半出口到了德、法、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郭光明的创业之路就象他的名字一样,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去年在泛珠三角洽谈会上,美国的客商找上了门,要融资5000万元人民币再上一条生产线,成套生产镜架、镜片。而这在今天已变成现实。 随着担保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家象郭光明的公司一样,由于解决了资金瓶颈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担保融资杠杆撬动中小企业发展 据统计,至2004年12月底,湖南已拥有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90家,注册资金总额16.67亿元。到2004年12月底,累计为2248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累积贷款担保额47.66亿元;在保企业1612户,在保余额21.88亿元。长沙市目前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就达35家,其中运作较为成功的约为10-12家。记者在岳麓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采访时,该公司统计数据表明,近两年来,他们已为50余家企业累计提供2.07亿元融资担保,成为当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重要的信用资源。2004年担保的40余家中小企业新增企业销售收入6.86亿元,新增税金1578万元,实现了政、企双赢。作为联系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桥梁的担保公司在沟通银企关系、降低贷款门槛、增加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2004年湖南省企业调查队对长、株、潭三地的8家担保公司快速调查也表明,这8家担保公司已为107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1.894亿元,初步凸现了担保公司融资杠杆放大功能,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担保仍需大力挖潜 长沙市岳麓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总经理陈明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公司注册资金为数千万元,担保的放大倍数约为5倍。这在湖南的整个行业中已经算比较高的了。2004年12月底的数据表明,湖南担保行业的放大倍数平均仅为2.85倍。我国银行系统将担保放大倍数定在5-10倍。而从国外担保行业的情况看,担保行业的放大倍数一般都高达20倍,日本更是高达60倍。另据统计,湖南省目前有中小企业约50万家,资金缺口达4000亿元。这说明,起步不久的湖南担保行业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陈明清说,现在的担保公司普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担保费收入与担保风险不对称。另据了解,现在大多数银行并不愿承担风险,银行与担保公司很难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而许多行业的有关信息,如个人银行信用信息、纳税信息,并不对担保行业开放,基础信用薄弱成为担保公司开展业务的一大障碍。同时,担保行业也遇到了和其它新兴行业同样的问题——专业人才的匮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