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中国(温州)国际眼镜制造业展览会于2007年7月10至12日举行完毕。在展览会期间,尤其是第三天,记者对十多家参展商进行了采访调查,以及记者本人三天的参展感受,对这次展会做一个效果情况总结。其中有喜也有忧,但都是真实存在的部分,一一列出,望对企业、对以后的温州眼镜展有借鉴作用。 一、眼镜配件企业效果相对突出 这次展会,总共有200多家企业参展,记者统计,参展的眼镜配件企业约占总参展企业的25%,成品眼镜制造企业约占总数的45%,另外30%为设备制造厂、眼镜外贸公司以及极少量的玩具厂。 整个展会上,不论是从签单的数量看,还是从潜在客户得数量上看,眼镜配件企业的参展效果都要好于成品眼镜制造企业。苍南县龙港远东眼镜包装厂的一名工作人员如实告诉记者,他们的参展效果简直可以用“好”来形容,其中一位客人不仅当场签单,而且还直接付了订金。几个海外买家也与他们谈了合作意向,展会结束后,远东将和他们进一步进行洽谈。远东的工作人员说,三天的展会,前两天他们的名片就用完了,第三天的名片都是赶制出来的。 台州路桥琦萍眼镜配件有限公司的王经理用三个字形容他们这次参展的效果——还可以。这也许是个模糊的回答,但是对于生意人的客套和隐讳,“还可以”三个字里一定藏了不少财富。单从王经理脸上难以掩饰的笑容,记者就能感觉出来。更何况王经理还说:“我们这次来参展的心理期望值已经达到了。” 在这次展会上,眼镜配件企业的效果好不是一两家,而是普遍的好。记者采访过的十几家配件企业虽不是每家都像远东眼镜包装那样好,但是没有听到抱怨的声音,这至少说明他们的这次参展没有白费。 至于为什么参展的眼镜配件企业效果明显,一位温州的眼镜制造企业负责人说:“理由很简单,因为温州做成品眼镜的企业多。” 这话简单,但是着实说重了要害。 二、成品眼镜制造企业效果一般 这是相对配件企业而言。占总参展企业45%的成品眼镜制造企业明显存在的恶劣环境是竞争厉害。竞争必然导致效果失调。另外,大家都是同类型的企业,相互排挤也难以避免,一位业内人士不无讽刺地说:“来参展的都是做眼镜的,大家坐着无聊了起来馆内走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做一样的东西,谁也看不起谁,根本就很难有效果。”这话也许偏激,但是我们似乎很难否认这个事实,45%的眼镜制造企业确实不是小比例。 从记者调查采访来看,总体上,这次展会成品眼镜制造企业效果还过得去。正如来自深圳的 当然,记者采访过的企业也有效果不错的。温州市玮业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展会第一天上午就接到了订单。玉环县宏达眼镜有限公司三天收获相当喜人。他们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温州眼镜展效果一年比一年好,至少的他们的企业如此。 对于此次展会效果未能如意的企业,记者认为不必灰心。因为竞争总有时失利,一次展会不代表所有,也有可能是企业的期望值过高,静下心来想想,也许企业已经收获不少。更何况参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接单,温州眼镜展能做到今天的成就算是不易。我们应该乐观的向前看。在调查采访过程中也有部分人说温州眼镜展要比北京和上海展省钱省力,且效果反而好的多,其原因是,北京和上海展每年分配给温州眼镜企业的展位都较差。 三、会英语成为接外商生意的关键 这点记者本人深有体会。展会上,有两位中东的客商没有带翻译,在会场内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想要找的产品,最后记者的一位做翻译的同事帮他们找到了厂家。原因只因一些来参展的企业工作人员不会英语,没有人帮他们做翻译。 在展会上,记者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有会英语的工作人员在,相对容易接到外商的生意。并且外商也有一个特点,假如你不会英语,即使热情招呼他们,他们也不会进入你的展位。若你能用英语和他们交谈,他们一般都乐意过来看看,即使你的产品不是他目前想要的,他也会跟你聊聊,也许以后的生意外商就会找到。 温州地平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就是如此。记者看到两个外商经过地平线展位,他们的两个工作人员马上上前,用流利的英语招呼他们就座,与他们交谈。两个外商在他们的展位足足呆了有十分钟。 在记者看来,英语成为和外商沟通的关键。如果沟通有障碍,即使你有最好的产品,那么外商还是不可能和你做成生意。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