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的李某来到温州一电子集团公司工作,因业绩可观,次年年薪即由30万上调至45万元,但他仍不满足,采取提价销售的办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非法获利120万元,今年8月因此而被温州警方逮捕。无独有偶。据报道,温州巨一集团采购部主管占某曾在3年内先后向16家供应商索取回扣或好处费近60万元,结果,也被绳之以法。 把二人引入犯罪深渊的就是回扣。所谓“回扣”,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在帐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收受回扣,电子行业与鞋业是如此,眼镜业又如何呢?经调查,眼镜配件业是一个“重灾区”,并非只是“一点小意思”那么简单。 回扣呈升温之势 一说起“回扣”这个事,温州市康宇眼镜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刁雷就向记者大倒苦水。据其介绍,某些人在商业活动中收受回扣,这是一个由来已久、尽人皆知的秘密,但最近一二年,存在于眼镜配件业中的这种丑恶现象明显升温,已然成为行业前进的一大“毒瘤”。 刁雷先生信手拈来的几个例子足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康宇眼镜模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塑胶眼镜类模具制造的知名企业,前几年在与一家台资企业刚合作时,对方的采购员就旁敲侧击地说:**厂给他送了32寸的彩电,而**公司又给他送了新款的手机。但康宇公司没有“注意”这位采购员的“温馨提示”。然而,麻烦接着就来了:新模具到了对方厂家就被判之为“不合格”,予以退回。康宇公司的技术员一看,发现对方根本没有调试过这些模具,于是想出了一个妙招:在模具上打上一层薄薄的“腊”,然后装入塑料袋,做上这种独家“记号”再交给对方。谁知道,对方还是说“不合格”。康宇公司派人去检查,那层“腊”犹在,说明对方还是没有调试,事情当即败露,向那家企业的经理助理反应,得到的全部说法也只是一句“见怪不怪”而已。 康宇公司与瓯海一家做老花眼镜架的企业保持了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使双方关系几至破裂,“罪魁祸首”还是回扣。原来,对方在康宇公司订制了三套模具,上机一用,注塑效果很不好,出来的都是次品,有“毛刺”。对方老板于是要求康宇公司重新打模。康宇公司在反复核对有关数据之后认为责任不在自己一方,请对方照用不误。结果,一个星期之后“次品”还是“次品”。那位老板大光其火,向刁先生“兴师问罪”。刁雷相信公司的实力,于是来到这家厂,要对方的技术员亲手取下那三套模具并一同护送到另一个厂,在三家企业人士的眼皮底下分别做出了2打完全合格的产品。对方老板在铁的事实面前犹然不信,于是展开调查。原来,对方刚聘用的技术员学会了吃回扣,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法采用了别家低劣的模具。自然,二话没说,这位技术员被立即炒了“鱿鱼”。 前几个月,有一个企业的副总慕名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