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眼镜就是一个生命体,里面的眼镜架,如同一个人的骨气”这句话最初是从东飞眼镜厂的总经理黄相东。 东飞眼镜厂是专业从事各种中、高档光学架的生产的一家公司,而公司老总却是一位儒雅充满知性味的商人。 2000年,刚刚大学毕业、血气方刚的总经理黄相东,接手了父亲的工厂。他不听走南闯北的父亲的话,偷偷瞒着父亲,硬是去注册了一个自己的商标,横下一条心:打着温州自己的牌子。但这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黄相东经理相信以质取胜,以信誉求生存,时间能证明一切。父子俩最终为此发生了第一次激烈的争吵。是坚持父亲的经验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选择了后者。最终,他成功了——产品可以自豪地打打上了了温州的牌子。黄经理提到:对于公司来讲,最自豪的末过于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信任。 这是顾客对企业的认同,更是黄相东经理对自己的认同。一开始的这种经历,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这似乎也是温州所有企业的一个缩影,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皮革也需要破茧重生的过程,变“定牌加工”到“自主创牌”需要较大的勇气和自信心。 东飞眼镜厂视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为生命,对产品精益求精,力争将每付眼镜都打造成人见人爱的艺术品,建立以人为本,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举的管理体系。 追求个性,坚定“DOFLY”。公司生产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市场定位,坚持自己的个性。钢皮眼睛有其自身的缺陷,镜架较笨重,无插薪的眼镜架易滑落,于是东飞扬长避短,采用性能优良的材料。对于未来发展之路,公司决定更多是走时尚品牌之路,以十多岁的学生路线扩大到三四十岁的成功人士,并且东飞决心从镜片到镜架都打着“DOFLY”的符号 。一是提高员工的责任意意识。当打出这个符号的时候,每一个设计者到生产者、从领导层到普通工人,都明白了自己身上所负担的责任,每一个细节都与品牌血脉相连,人人各司其职。二是在提高产品质量循序渐进之中,加深客户对公司的识别意识,是品牌建设的一个方面。公司对材料价格、性能的正确掌握,对市场状况的充分了解,与流行趋势的有机结合,使领导者不断完善品牌战略,使设计者的灵感源源不断,使技术工人技术更加娴熟。 人求品位,镜求品质。品质是产品的灵魂,只有品质上真正过关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立足,是争取客户的重要砝码。黄总提到:“现在温州的竞争对手主要为丹阳眼镜,其眼镜价格低廉具有其竞争优势,但其作坊式的生产形式,限制了其产品管理、产品管理方面上的发展,也难保证其质量也难长期发展,而本厂将坚定不移地抓好产品质量,利用市场的规律。市场价格高高低低,上下起伏,但其最终竞争围绕市场的价值规律,体现产品质量优势。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公司再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引导着市场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