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眼镜消费,每个买过配过的人都有自己的体验。本文重点针对近视和老花的光学配镜人士。总体来讲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图便宜,货比三家(可能是十家),哪里便宜去哪里; 2、图实惠,喜欢参考各种渠道信息,可能不惜“重金”买假名牌; 3、害羞,喜欢自己一个人偷偷去验配眼镜,如同购内衣一样隐藏一些真实情况,自己觉得差不多就了事; 4、托人配镜买镜,自己不到现场验光,凭过去的经验和已知度数,差不多就算数; 5、挑名牌名店认为就可以; 6、简单迷信医院技术,不积极配合主动反映不良感觉,多咨询和参考其他意见; 7、有条件或为了装饰,同时配备几副眼镜并不断更换使用。 以上情况有一个共同特点:忽略眼镜消费中的健康因素. 上海眼镜行业协会特别提出健康配镜、安全配镜的消费理念值得提倡,认为配镜的服务宗旨应当是:清晰、舒适、美观。我认为,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验配镜的每个环节都科学认真,这要求消费者和验光师、配镜师、营业员的良好沟通和配合才能实现最佳效果。一幅配戴舒适、镜片研磨制作精良并且较配专业的眼镜才能实现以上效果。不然简单认为,眼镜不清楚是验光问题,或者镜片及其加工问题,吴良才师傅特别强调验配后的“较配”因为很多消费者配眼镜,是买了镜架,装上镜片,戴上感觉马马虎虎就走,没有认真要求较配,体验专业较配服务,当然这对较配师傅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有要求。谁都知道眼镜消费不同于买衣服鞋袜,自己感觉感觉,别人参考参考就完事。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真正重视验光配镜的细节和视力健康的科学要求。眼睛可谓五官中的重点,为什么人们还是这样不够重视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1、目前市场上需求者增多,眼镜店鱼龙混杂,多数把利益看在首位,真正重视服务和品牌效益的专业眼镜店实际欠缺; 2、很多眼科医院并不能真正为需求者提供良好服务态度和价廉物美的产品; 3、由于众多营业人员和验配光技师职业水准与服务意识欠缺,承诺与现实往往出现差距,消费者在专业知识上的弱势无法分辨,但最终会导致信任的危机。 4、由于眼镜消费的必要性和紧急性,人们有时候应急,不得已会就近解决问题,对其它因素无奈地放宽要求。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尽量避免配置了不一定适合自己的眼镜呢? 一下提供由医师和验配镜技师们的一些经验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配眼镜的基本原则
的矫正视力,配戴合适的眼镜。(如患者在不使用调节情况下,使用 -5.000D 矫正视力是 5.0 使用调节试镜时用 -4.500D 矫正视力是 5.0 ,一般用 -4500D 配镜为佳。)以免矫正过度,(特别是近距离工作较多的患者)引起视物疲劳症状。高度近视眼首次配镜时,患者接受不了全部矫正屈光度。可适当减低屈光度,使 之适应一段时间后,再予以增加。 散瞳验光是配镜的第一步,散瞳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它的目的是区分真性近视还是由于用眼疲劳造成的假性近视。只有真性近视才有配眼镜的必要,如果是用眼过度引起的睫状肌疲劳,那就属于假性近视,根本无须配眼镜,只要注意用眼卫生就可以慢慢调节过来。正规的眼镜店在配镜之前都会建议人们通过散瞳验光来确定度数,但对于需要慢散瞳的人来说,最好还是去医院进行散瞳验光。 一般来说,眼镜店大多采用电脑验光仪来验光,但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不能依据它来配镜。电脑验光后还需通过综合验光仪再验一次以排除“过矫”的 可能(当然,有时候有经验的验光师和消费者的良好沟通可能比单纯的验光仪得出的结果更合适)。之后,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验光度数,验光师通常都会让他们戴上一种外形奇怪的镜架,根据电脑验光得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