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面对电脑荧光屏,而又保持固定操作姿势,是导致上班族视觉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视觉疲劳,日常应注意哪些? 生活在信息社会里,电脑、电视机、游戏机等视屏显示终端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部分。尤其是每天使用电脑的上班族,已经成为视觉疲劳的主要人群。 长期注视电脑荧光屏,注视点频繁移动,画面闪烁以及长时间保持一种操作姿势,是导致上班族们视觉疲劳的主要原因。 面对荧光屏近距离工作持久,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流泪等,严重者还会头痛、恶心、眩晕等,上班族们饱受困扰。 视觉疲劳不可忽视 虽然视觉疲劳的症状使患者感觉不适,但大部分患者只要注意休息,使用眼药水稍微缓解一下,症状很快就会消失,所以许多患者都不在意,也不重视它的防治。 其实,视觉疲劳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疲劳综合征。 首先,视觉疲劳是由眼睛本身的原因引起的,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调节因素,眼肌因素,结膜炎、角膜炎,所戴眼镜不合适等。同时,用眼环境不好也会导致视觉疲劳,如光照不足或过强,光源分布不均匀或闪烁不定,注视的目标过小、过细或不稳定等。另外,神经衰弱、身体过度劳累或更年期妇女,也容易出现视觉疲劳。 长时间面对电脑荧光屏,而又保持固定操作姿势,是导致上班族视觉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视觉疲劳,日常应注意哪些? 做好眼睛保健 既然导致视觉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防治方法应该因人、因病因而异,专家总结了三点: 一、矫正各方面的缺陷; 二、消除引起视疲劳的各种因素; 三、增强体质,避免超负荷工作。 做到以上三点防治措施,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适当减少用眼时间,做好眼睛保健,是防治视觉疲劳的基础。如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注视荧光屏,工作一小时,休息十五分钟左右。 屈光不正者配戴矫正眼镜,选配合适的工作台,视屏显示终端不要太靠近窗户以免光反射。安装适当亮度的灯光,用以减少荧光屏与背景之间的亮度反差,防止荧光屏以外的过度光源引起眩光。适当点用明目液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视觉疲劳的发生。 广州低视力助视器验配中心开张一周,门庭冷清,专家提醒—— 不要误把低视力者当盲人 穗低视力患者可申请助视器验配补助 本报讯广州市低视力助视器验配中心已开张一个多星期,不过门庭冷清。昨日,该中心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只有6名低视力患者前来领取了助视器。 贫困患者可获免费验配 20多岁的小梁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他以前看书非常困难,鼻子几乎要贴着书页才能够勉强看得见。由于视力障碍,初三时他不得不转到残疾人学校去读书。但在验配中心戴上了助视器后,小梁的视力马上就恢复到0.15,坐在前排也能看到黑板的字。 据该中心主任戚朝秀介绍,经残联和卫生部门批准,广州首家市级公益性质的“低视力助视器验配中心”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中山三院眼科成为广州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残疾人康复救助定点机构。 根据规定,凡城区居民以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经检查符合低视力标准者,可到市、区残联以及街道残联工作点交表,便可到该验配中心享受优惠待遇,补助上限为每人100元。 据介绍,该中心计划在3年内为8000名贫困低视力患者免费配用助视器,培训6000名低视力儿童家长,还将对广州各社区进行20万人次的低视力患者筛查,并针对低视力各项病因进行研究。 据悉,我国平均每百人中就有一位低视力患者,这一数字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呈上升趋势。广州市残联副理事长宋碧文表示,这一次的利民举动是为了具体落实国家《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将给广州市低视力患者带来福音。 他们本不必做“盲人” 戴上助视器后,小玲(化名)14年来第一次看清了亲人的面孔,一家人泪流满面。小玲刚出生就得了白化病,眼睛因此发生病变。从小家人就将她当作盲人对待,送她到盲校读书。如果不是普查,她恐怕一辈子都要做“盲人”。现在,她已经能够自己走路。 “现在人们对低视力认识不够,不少低视力患者被当作盲人对待。”戚主任说,低视力与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低视力患者是指矫正视力(配戴眼镜后的视力)处于0.05—0.3的人群,低于0.05的则为盲。 低视力患者如发现及时,部分可通过视功能训练和手术恢复视力,避免进一步发展为盲。即使不能恢复,也可通过配戴助视器提高视力。 低视力容易误诊漏诊 据了解,引起低视力的首位原因是白内障。另外,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角膜浑浊、沙眼等也是引起低视力的常见原因。 戚主任表示,由于低视力病因复杂多样,症状与盲、弱视易混淆,低视力容易误诊漏诊。她接到过一个3岁的小病人,视力只有0.1,家里人一直当作弱视治,耽误了治疗时间。后来查出来是脑膜瘤引发的低视力,可惜手术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小孩盲掉。 对此,戚主任表示,如发生突然性的视力下降,应马上到正规医院的眼科检查,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