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眼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丹阳眼镜网 门户 眼视光学 专家论坛 查看内容

眼的屈光与调节

2007-5-18 00: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6| 评论: 0

摘要: 一、眼的屈光 1111眼是人体观察客观事物的感觉器官。外界远、近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不论是平行的还是分散的,均需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集合结象于视网膜上。再由此发出冲动,经过视路传达到大脑视中枢而 ...
    一、眼的屈光

1111眼是人体观察客观事物的感觉器官。外界远、近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不论是平行的还是分散的,均需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集合结象于视网膜上。再由此发出冲动,经过视路传达到大脑视中枢而产生视觉。

1111眼球构造象照相机,屈光系统可以比作镜头,瞳孔好比自动光圈,晶体的调节作用犹如调整照相距离,而视网膜则是最理想的彩色底片。

1111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角膜(屈光指数1.376)与房水(1.336)的屈光指数相近,二者可以看成为一个单球面折射的屈光体(角膜屈光系统)。晶体位于屈光指数相同的房水与玻璃体(1.336)之间,为另一具有厚凸透镜折射作用的屈光体(晶体屈光系统)。因此可把眼的屈光系统看成包含两个屈光体,两者屈光力的组合就是整个眼的屈光力。

1111根据以上眼的光学常数,可以设计出和眼睛屈光力相似的模型眼(schematic eye),但是在临床上仍不适用。因此进一步将其简化为一简单的屈光系统,称为简化眼(reduced eye)

1111正常眼的屈光力和眼球前后轴的长度是互相匹配的。眼在静止(不调节)状态下,远距离(5米以外)物体发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象,这种眼称为正视眼(emmetropia)亦即屈光正常。否则,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或视网膜之后,统称为非正视眼(ametropia)或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1111二、眼的调节

1111一个正视眼,看远距离物体清楚。但如果屈光力不改变,自近距离(5米以内)物体发出的散开光线经眼屈折后,其焦点势必落在视网膜之后,此时视网膜上的影像即变模糊。因此一个正视眼如欲看清近距离物体,就必须增加眼的屈光力,缩短焦距,使落在视网膜之后的焦点前移到视网膜上。这种为了适应看近距离,而增加眼的屈光力的现象,叫做调节作用(accommodation)。

1111调节作用是由睫状肌收缩,晶体悬韧带放松,晶体凭借其本身的弹性变得凸度增加(晶体前面凸较多,后面很少,前后囊曲率半径缩短)而完成的。

1111使用调节力的大小,须视目标的远近而定,目标距眼愈近则所需调节力愈大。

1111调节 的单位用屈光度D表示,(调节 力D=100/目标距离(厘米))。使用最大(极度)调节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的一点称近点

1111眼在不用调节时,能看清楚最远的一点,称为远点。调节 远点与调节近点间的距离,称为调节范围。眼看远点与看近点时屈光力的差别称为调节广度。近点距眼的远近,亦即调节能力的大小,随年龄而改变。青年人调节力强,近点很近;老年人调节力减退,近点变远。

1111调节力与眼的屈光状态无关系,无论正视、近视、远视,年龄相同其绝对调节力(即调节广度)基本相同,但近点距离与屈光不正有密切关系,近视眼的近点较同年龄的正视眼近,远视眼的近点较同年龄的正视眼远,所以临床上在检查近视力的同时,测量近点距离,有助于对老视眼与屈光不正的判断。

1111三、老视(presbyopia)

1111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力逐渐衰弱,近视力减退,造成阅读与近距离工作困难,称为老视眼。这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大而加重。 临床表现:老视眼初发生时常需将书报等目标移远或在强光下方能看清。以后,目标物虽放远亦不能看清,如果勉强阅读或做近距离工作就会出现眼困、眼痛、字迹模糊甚至头痛等视力疲劳症状。

1111治疗:配戴合适的老花镜(凸透镜)以补偿调节力的不足。正视眼一般初次(40岁)配戴1D的凸球镜即可(但应再根据个人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地调整度数),以后每增加一岁多加0.1D,60岁以后增加减慢,最高不超过3.5D。对有屈光不正的病人,应在矫正屈光不正所用镜片度数的基础上,再按年龄与每个人实际需要给予应戴的老视镜片。所以,配镜之前一定要了解每个病人的近工作距离、两眼的屈光状态及调节力(调节广度)。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