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眼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丹阳眼镜网 门户 眼视光学 专家论坛 查看内容

青少年近视与眼屈光要素的关系

2006-4-8 00: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23| 评论: 0

摘要:   青少年学生近视发生率逐年增高,而近视眼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为了解眼屈光对学生近视的影响,我们对近视学生做了眼屈光要素的测定,现总结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自1999~2002 ...
  青少年学生近视发生率逐年增高,而近视眼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为了解眼屈光对学生近视的影响,我们对近视学生做了眼屈光要素的测定,现总结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自1999~2002年以来我验光室的青少年近视眼共327例(654眼),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59例,年龄7~19岁,平均12.5岁。
  1.2 方法:⑴ 先做视力检查,12岁以下的用15%阿托品膏散瞳,每晚1次,连续使用5天;12岁以上的用托品酰胺散瞳。所有病例均进行检影验光得出屈光结果;⑵使用日本产TOPCON角膜曲率计测出角膜水平和垂直径的角膜曲率;⑶用A超做眼球生物测量,测得每只眼的眼轴长度,并做记录。
  1.3统计学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
  2 结果
  2.1屈光度:-0.25~-3.00DS有337只眼,占总数的52%;-3.25~6.00DS有198只眼,占总数的30%;-6.25以上有119只眼,占总数的18%。
  2.2角膜曲率:平均水平曲率(H)为43.0.±0.35;垂直曲率(V)为43.75±0.43D。
  2.3眼球轴长: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平均为23.07±0.19mm。少数先天性近视超过-6.00DS以上的眼轴可超过25mm,其中大部分学生近视眼轴都不长,男生平均为23.26±0.25mm,女生平均为22.31±0.16mm。
  3 讨论
  人眼屈光中起重要作用的眼轴、晶体角膜、前房深度以及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为5种,大多数的屈光不正是屈光成分的比例失调所致。Sorby认为,人在成年以前,眼轴随着年龄增长和眼球的不断发育增大而逐渐延长,整个生长期间,眼球的发育有较大变化,可经历两个快慢不同的生长时期,婴儿期的快相(从出生到3岁;眼轴可增加5mm)及发育期的慢相(从3岁~15岁眼轴长度仅增加1mm),通常是在12~15岁时即达到成人水平。
  角膜曲率的变化对眼屈光影响很大。Tscheming曾估计,角膜曲率的功能可相当于眼轴1/3的作用,新生儿角膜屈光力约为50.5D,整个儿童期的角膜屈光力仅增加4.0D,3~13岁之间的角膜屈光力的改变不大,故能够代偿眼轴变化的作用很少。
  晶状体在人的整个生长期间不断变化,晶状体通过屈光性能的改变来平衡与协调整个眼屈光状态。晶状体的存在及其所起的作用不仅在维持眼的正常屈光度或诱发病理性屈光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保证眼球整体发育中亦有重要作用。
  人类眼球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屈光要素的变化——屈光状态由远视逐渐移向正视,再发展为近视,至老年时其屈光状态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而又向远视发展,也就是说,人眼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屈光要素决定着不同年龄阶段的屈光状态,当眼屈光系统的屈光力和眼轴长度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且互相配合恰当时,产生正视。所以,眼轴长度或屈光力的大小并非绝对不变的数值,而是经常变化的。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即使眼轴稍长或增加仍可呈正视的屈光状态,与此相反,即使眼屈光系统的屈光力和眼轴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由于各屈光要素结合不当,不能匹配,不协调或平衡失调,也可产生非正视。因此,青少年的近视可能是在视觉正视化反馈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失败引起,而这种反馈失败是由于交感与副交感的平衡状态与正视者有异而导致的。
  从本组所测得的近视学生屈光要素的结果来看,除少数先天性近视、屈光度超过-6.0D以上、眼轴长度超过24mm外,大部分近视学生的眼轴平均为22.76mm,故中低度近视并不是眼轴延长所致,很可能是由于屈光要素之间匹配不协调失去平衡所致。
  根据眼屈光要素以及屈光状态的发育和发展过程,我们认为,学生近视的预防,应该在学龄前测定其屈光要素和屈光状态,对有可能发展为近视者做重点防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