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新学期体检视力下滑到0.6-0.8之间、或者戴眼镜后度数持续加深,说明孩子不但已得近视,而且正向真性近视发展。若改善及时,视力下滑能得到控制,并逐步回升;若坐视不理,孩子则变成真正的小眼镜。 近视孩子家长心中的疑惑:1、近视会不会遗传,能改善吗?2、发育(14岁以后)后视力为何突然下滑?3、无遗传因素,不缺乏营养,视力为何下降?4、孩子戴眼镜后,一个学期又下降了100度?5、什么是近视纠正的有效期?6、什么样的视力改善方案才行之有效? 中科院生理所视觉专家解答:近视改善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单方面着手难解决;以往近视改善的仅仅是松驰睫状肌,效果不理想,易反弹;中科院生理所研究表明:从锻炼睫状肌、增加视紫红素合成量、激活眼部黄斑区的视觉细胞对光的敏感性等多方面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多管齐下”,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视力专家特别提醒——— 1、近视并不是不可调整:低于200度的假性近视经改善可恢复正常,介于200-500度的混合型近视可提升2至4个行度; 2、近视后未必就要戴眼镜:盲目配镜,孩子视力会不断加深,发展为真性近视,永久失去改善机会; 3、不要用老观念看待近视问题:不要认为孩子已经近视,戴眼镜就能解决问题,从而麻痹大意。现代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以往不可能的许多事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因此近视问题只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还是能让许多孩子摆脱“眼镜”的束缚!中科院的近视改善方案——— 1、可恢复视力人群:未佩带眼镜者,裸视力≥0.6,屈光度≤200度,年龄在14岁以内,经调整,裸视力可≥1.0; 2、可部分恢复视力人群(控制下滑及提高视力):近视时间大于一年,裸视力≥0.2,屈光度≤500度,年龄18岁以内,经调整可提升视力2至4个行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