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据卫生部、教育部联合调查,目前我国学生近视发生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人数居世界之首。而屈光不正是引起视力损害最常见的原因,普及爱眼护眼常识迫在眉睫。 儿童眼保健家长责任大 由于儿童年幼,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部分眼病又无特殊症状,因此,家长要细心观察,最好带孩子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 如有眼病家族史,孩子1周岁前就要接受眼科医生检查。对3—6岁的孩子,无论孩子视力好坏,均有必要到医院眼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有条件者,应定期检查视力,每3—6个月一次。 8岁—16岁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的高峰期。因此,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不能在光线过强过暗或运动状态下看书,坚持做眼保健操等。 怎样发现孩子“眼睛不好”?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胡燕妮告诫家长们:有视力障碍的孩子注视东西时会皱着眉,不停地眨眼,写字时趴在桌面,或时而歪着头,时而用手搓揉双眼。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很有可能是近视、斜视或散光。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家长就要提高警惕。 有些高年级的小学生或中学生说,看书时间长了眼睛会感到灼热、发痒、干涩、胀痛,还会出现字迹重叠串行的情况,这时抬头看面前的物体,有种若即若离、浮动不稳的感觉,还有的学生会反复发生霰粒肿、麦粒肿或睑缘炎,根据临床经验判断,这些症状都极有可能是“近视”的前兆,虽然这些学生视力可能在1.0以上,但家长同样不可轻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