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部质量审核的目的:通过开展内部审核,发现体系中的不合格,并通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特点:1)内审的主要动力来自管理者;2)内审的重点是推动内部改进;3)内审的人员来自于组织内部;4)内审程序通常比第三方审核简单;5)内审的规范要求比第三方审核低;6)内审对纠正措施的跟踪控制比较及时有效;7)内审更有利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8)内审是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3、内部质量审核的依据: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顾客指定的标准,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顾客投诉。 4、内部质量审核的步骤: 4.1)审核策划 按照内审程序规定,制定年度审核计划,管理者授权成立审核组,由审核组长制定专项审核活动计划,准备审核工作文件,通知审核。工作文件的准备主要是指审核所依据的标准和文件、现场审核记录、不合格报告等。标准和文件必须是有效版本,必须已在现场实施。它们主要有: a)ISO9001标准; b)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和记录; c)合同要求; d)社会要求(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生态要求); e)有关质量标准(包括产品、设备、材料、环境、方法、人员等产品、资源性标准)。 检查表是审核员需准备的重要文件,应精心策划。 通知审核是审核组向受审核方通知具体的审核早期、安排和要求。必要时受审核方应准备基本情况的介绍。 4.2) 审核实施 以首次会议开始现场审核。审核员运用各种审核方法和技巧,收集审核证据,得出审核发现,进行分析判断,开具不合格项报告,并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审核组长应实施审核的全过程控制。 4.3)审核报告 现场审核结束后,应提交审核报告。工作内容包括: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分发、归档、考核奖惩,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提出,确认和分层分步实施的要求。 4.4)跟踪审核 应加强对审核后的区域、过程的实施及纠正情况进行跟踪审核,并在紧接着的下一次审核时,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复查评价,写入报告,实现审核闭环管理,以推动连续的质量改进。在任何组织中,从审核得到的真正益处最终均来自"自身"的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