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隐形眼镜镜片是放置在角膜表面的角膜上皮层,借助泪膜泪液与角膜上皮相隔。泪膜即液体镜亦曰泪液透镜(LiQuidLens)。泪液透镜具有屈折力,屈光指数1.33与角膜屈光指数相近。隐形镜片和泪液透镜与角膜三者合而为一,形成隐形眼镜与泪液透镜和角膜合一的两个透镜组所组成的一个复合光学系统。 依眼屈光光学理论,隐形眼镜片虽未能放置在眼内结点处,但隐形镜片是贴附在角膜面借助泪膜泪液吸附,而稳定覆盖在角膜前,所以不存在镜片内表面与角膜顶点间有空间距的镜眼距,基本上可谓镜眼距等于零。因此隐形眼镜对矫正屈光不正在视网膜成像上不会造成较大的放大与缩小(-10.00度物像缩小率仅为6.92)基本维持了物像真实。由于隐形镜片贴附在角膜、可随眼球转动而移动,当注视物体时隐形眼镜随眼球转动,故保持了镜片光学区正对眼视轴,不会使视轴超出镜片光学区外,不会使注视线在镜片光学区外的周边边缘注视物体。因此,通常不会出现三棱镜效应,不易造成斜散光和球面像差,故能保持物像清晰不变形。 普通眼镜即外带框架眼镜,配戴框架眼镜实际存在着镜片内顶点与角膜前顶点间约12~13㎜的镜眼距。由于框架眼镜镜眼距的存在,必然使框架镜镜片光学区远离眼屈光光学理论上的眼内结点。因此,框架眼镜对轿正屈光不正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小有着明显影响(—10.00度,镜眼距在12㎜时,物像缩小率为18.71%)所以配戴框架眼镜必定存在着物像缩小,镜眼距越大越容易发生明显的物像缩小而失真,另由于框架镜镜片光学区被固定在框架上,不可能随眼球转动而移动,故当眼球转动角度数较大时,注视线偏离或超出镜片光学区无论佩戴凸透镜或凹透镜均有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三棱镜效应,发生斜散光和球面像差,使被注视物变形,模糊不清。框架眼镜镜片光学区范围,随镜片度数越大,光学区范围越小。因此,高度数框架眼镜更容易发生三棱镜效应,更容易造成明显斜散光和透镜像差。 隐形眼镜和框架眼镜尽管在度数上相应相同,但由于在配镜方式上存在着有无镜眼距的明显差异,致使物象(近视)在缩小上有显著不同,以及伴之是否产生三棱镜效应而造成明显的视觉差异。因此,当首先配戴隐形眼镜已实现匹配、视力矫正理想,视物真实并感觉清晰的情况下,若立即取出隐形眼镜换戴框架眼镜则会因框架眼镜镜眼距的影响物像产生较大的缩小率,在视觉上受物像突然明显缩小失真,而会感觉视力不清晰,这并非是框架眼镜度数偏差未达轿正目的实是视觉差异影响的缘故。若同时再伴发有视轴偏离镜片光学中心,而产生三棱镜效应,致物像变形、模糊,则会更加感觉视力不清晰,因此,凡同时验配(或拥有)隐形眼镜和框架眼镜时,须先配戴框架眼镜然后可换戴隐形眼镜,这样可避免视觉差异上引起的感觉视力不清晰。若先配戴隐形眼镜并已完全适应,莫在取出隐形眼镜后立即改换配戴框架眼镜,最好能间隔一段时间后或隔夜待视差感觉影响消失恢复后自然。再更换框架眼镜则不会因视觉差异而感觉矫正视力不清晰了。 声明:本文版权属于镇江丽健眼镜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