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眼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丹阳眼镜网 门户 眼视光学 眼视常识 查看内容

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

2011-1-26 00: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2| 评论: 0

摘要: 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   美国药典认可的唯一眼用抗真菌滴眼剂, 众多专家一致推荐的一线眼部抗真菌药物; 杀灭眼部念珠菌、曲霉菌、镰刀菌的首选治疗药物。   临床药理学   那他霉素是一种从NATALENSIS链霉菌 ...

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

  美国药典认可的唯一眼用抗真菌滴眼剂, 众多专家一致推荐的一线眼部抗真菌药物; 杀灭眼部念珠菌、曲霉菌、镰刀菌的首选治疗药物。

  临床药理学

  那他霉素是一种从NATALENSIS链霉菌中提取的四烯类抗菌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药物分子与真菌细胞膜的固醇部分结合,形成多烯固醇复合物,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使真菌细胞内的基本细胞成份流出,而致真菌死亡。

  适应症

  适用于对该品敏感的微生物引起的真菌性睑炎、结膜炎和角膜炎,包括腐皮镰刀菌角膜炎。

  药物治疗

  (1)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是从链丝菌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多烯类是目前抗真菌(丝状菌、酵母菌)活性最高的药物。多烯类药物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膜通透性和电解质平衡改变,导致真菌停止生长。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如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的细胞膜含固醇,故全身应用时可导致溶血和肾脏等器官的毒性反应。

  两性霉素B在临床上应用已久,静脉注射后血中的两性霉素约90%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因此不能透过血-房水屏障,且全身应用毒副作用大。眼用制剂在角膜内穿透性差,对深部角膜感染合并前房积脓者效果不佳。Kaushik首次报道两性霉素B 7.5~10µg前房内注射治疗严重黄曲霉菌性角膜炎合并前房积脓,1~3次注射后感染治愈,且未见角膜及晶状体毒性反应。

  两性霉素B滴眼在感染严重时,每小时1次,晚上用两性霉素B眼膏。临床常用0.1%溶液滴眼,每1~2小时1次,2%眼膏夜间应用也能取得较好效果。

  (2)新型三唑类(Triazoles)药物:三唑类药物通过与细胞内的细胞色素P 450结合,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损害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使细胞内过氧化物大量堆积,造成真菌死亡。

  氟康唑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广谱、高效、安全的三唑类药物,动物和临床实验证实口服氟康唑对眼部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及球孢子菌感染有效。常用的有氟康唑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滴眼剂(或眼膏)为1%浓度,重症感染为每15分钟1次,结膜下注射0.5ml。氟康唑眼部应用刺激小,连续滴眼2个月,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伊曲康唑(斯匹仁诺,Itraconazole)为粉蓝色胶囊,内含100mg伊曲康唑。真菌性角膜炎的应用为200mg,1次/d,总疗程不超过3周。最常见副作用有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

  (3)那他霉素(Natamycin):那他霉素是从链丝菌培养液中分离的四烯类抗真菌药物,为广谱抗真菌抗生素,对曲霉素菌、念珠菌、镰刀菌等均有效,抗真菌的原理与两性霉素B相同。由于那他霉素难溶于水,临床常用混悬液,但此液对角膜结膜通透性极差,因此,滴眼液仅用于治疗浅表的角膜感染灶。

[1] [2]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