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薄,做不了!”这样的诊断,让近视700多度的小刘又多带了近2年的眼镜,一直想甩掉眼镜的他,想通过流行的近视手术摘掉眼镜,可由于当时技术的局限,他只能继续挂着“瓶底”。后来,他又抱着希望到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做了一次检查,令他惊喜的是,医生说可以通过个体化手术B.S.L解决他的近视,目前他的双眼术后视力都达到了1.0。 据爱尔眼科近视治疗中心的张焱副主 近视手术不能“一刀切” 张焱解释说,个体化近视手术有广义与狭义之说。广义之说是指除了参考术前的各项检查数据之外,还要针对患者的年龄、职业、用眼习惯、眼睛的调节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手术方案,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狭义之说是指准分子激光切削模式的个体化(如非球面Q值引导、波前像差引导)。一个好的个体化手术,两方面因素都要考虑。 个体化手术为角膜较薄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说节约角膜模式的准分子,它是依靠美 个体化手术让视觉质量提升 张焱介绍说,如果说近视患者有特殊的视觉质量要求。比如说经常在夜间开车的近视患者,便可选择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因为常规的准分子手术只能矫治低阶像差,术后的视力和配戴眼镜相似。由波前像差引导的手术,可以减少术中激光偏中心切削,角膜切削面不平滑等导致术后像差增加的因素,能够显著地提高视觉敏感度,降低眩光和光晕发生率,使夜间视力明显改善,远视、散光矫正效果更好。 综合而言,近视手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已经步入“量体裁衣”的个体化时代,为近视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