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配镜工艺(五) 五、眼镜的校配 (一)什么是眼镜的校配 将装配完毕的眼镜,根据配镜人面部的特征,加以适当的调整,使之既配戴舒适又美观大方,这一过程即称眼镜的校配。眼镜的校配好坏直接影响到眼镜的使用效果,特别是深度近视,老光及散光眼镜,如果没有校配好,即使验光与镜片的磨制都很正确,戴镜者仍有可能在使用时感到不适,或甚至不能使用,校配是眼镜商店为配镜者服务的最后一道工序,没有这道工序的完美服务,配镜者是绝对不会感到满意的。 眼镜的校配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对它的要求不但要使配戴者戴上后看得清楚,看得舒适,无压痛感,而且还要为戴镜者的面部带来光采,所以校配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掌握,要下苦功钻研才能操作自如。 为了便于具体讲解眼镜校配的操作技术,现在先对镜架各部名称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1)颞距:指两镜腿内侧之间的距离,侧定颞距位置应在两镜腿内侧距镜圈背面25mm处,外张角即镜腿与镜圈平面的法线间所夹之角。 (2)接头与接头角:接头指镜圈与镜腿的连接处,而接头角是指镜腿与镜圈所在平面的法线间的夹角,此角一般为10°-12°。 (3)镜腿的弓曲、镜腿间距与头宽:为使戴镜者舒适,两镜腿均应呈内曲状,此即为弓曲。两镜腿耳上点之间的距离称镜腿间距,头宽是镜腿落于两耳之间的距离。 (4)镜腿弯点长、垂长、垂俯角及垂内角:镜腿铰链孔中心至耳上点之间的距离称镜腿弯点长,从耳上点至镜腿尾端的长度称垂长,它与镜腿延长线的夹角为垂俯角,垂长部份的镜腿内侧直线与垂直于镜圈的平面所成之角称垂内角。 (5)鼻托的顶角、前角和斜角:鼻托的长轴与镜圈背平面所成之角为顶角。鼻托 的长轴与镜圈的垂直面所成之角为前角。鼻托平面与镜圈平面之垂直面所成之角为斜角。 (二)校配的程序 要使眼镜的校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应必须与配镜者密切配合,从配镜者的具体面型出发,进行校配,眼镜的校配可分解为以下四步。 (1)调整颞距:这一校配程序其目的是为了使平面在配镜者眼前保持正确的位置,并且无压痛或不适之感,这一任务主要是通过调整镜架的外张角的大小来完成的。 (2)调整镜腿:其目的是使镜腿的弯曲度,弯点长,垂俯角及垂内角均与配镜人的头型相适应,这些任务主要是通过对镜腿的弯曲度,弯点位置及垂俯角、垂内角的正确选择来完成的。 在判断镜腿是否已调整正确可采用如下办法:用双手的食指同时将镜框向上与上前抬,若镜腿的弯点长正确,则镜框在食指与之脱离时,即下落到原来的位置上;若镜框不能被自由地抬起,说明弯点长太短,小于实际需要;若镜框下落后其位置比原有的位置低,则说明镜腿太长了,大于实际需要。 (3)调整镜框,其目的是使镜片的光心通过配镜者的视轴,从而使眼镜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为达此目的,可通过调整接头角的大小来完成。 (4)调整托叶:其目的是为了使托叶面能与配镜者的鼻梁全部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