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到了,孩子视力“滑到”200,急忙配镜。不到1年,度数上到350。到“爱眼办”检查,专家说:孩子已经是混合性近视,只能在控制下滑基础上,提升2至4行;如果刚近视就纠正,可恢复到1.0。哎,早知这样,就不急配镜了!家长心中的疑惑: 1、孩子为何出现“视力下滑”?2、配镜后,为何视力每年要“下滑100至150度”?是“戴镜”好,还是“不戴镜”好?3、“视疲劳”会引发“脑疲劳”吗?4、什么样的视力改善方案有效?3大误区,家长应特别注意——— 1、近视后未必要戴眼镜:盲目配镜,近视会不断加深,发展为真性,永久失去改善机会; 2、近视并不是不可调整:孩子发育未定型,眼球可塑性强,视力可科学改善。 3、不要用老观念看待问题:随着中科院对近视的突破性研究,高科技解决近视不是梦。爱眼科普办公室专家提醒——— 矫正近视,年龄越“小”、度数越“浅”,改善越“早”,恢复几率越“大”。中科院上海生理所实验证明,从锻炼睫状肌(强烈调焦)、增加视紫红素合成量、激活视觉细胞光敏感性3方面入手,可从根源改善。 1、针对假性近视阶段的孩子,改善的理想时机是在14岁以内,这个阶段的近视主要的表现为:裸眼视力≥0.6;屈光度≤200;采取措施可恢复到1.0左右。 2、针对混合性近视阶段的孩子,如果在18岁以内进行控制,视力可恢复2至4行。混合性近视阶段的主要特征为:裸视力≥0.2,屈光度≤500。18岁前,视力可科学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