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度计(屈光度计)的出现,使得镜片的顶焦度测试、光学中心定位、散光轴位标定等都能在仪器上完成。应该说,经过计量部门定期检定仪器,加上从业人员的规范操作,所得出的各种数据是准确可靠的。但据我们实际了解,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由于不能够正确使用仪器或不能正确放置镜片,结果使测量值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值,致使配装的眼镜不但不能校正视力,反而使患者更加痛苦,下面谈几点比较普遍的问题。希望能引起重视。 一、测量前,焦度计要进行必要的调节,做到“零”位正确,“心心”相应 二、正确放置被测镜片或眼镜,使镜片的眼方表面顶点与仪器上镜片支承圈接触 三、随时检验仪器的打印点是否镜片的真正光学中心 四、读数要正确 一、测量前,焦度计要进行必要的调节,做到“零”位正确,“心心”相印 所谓“零”位正确,就是测量者首先应根据自己的视度,旋转调节目镜圈直到目镜内的黑色度盘分划(由一组同心圆组成)最清晰,再转动调焦手轮直到绿色目标分划(绿色十字线或由点围成的圆)最清晰,此时观察读数窗中的刻度盘,看“0”D是否对准了指标线。如果“零”点不正确,一是先记下误差值,在测量时给予修正,即:实测值=读数值一(零位)误差值。注意该式计算的是代数和值。二是请计量部门专业人员调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免除眼睛调节作用所引起的测量误差,调节目镜圈时,对于近视眼或45岁以下的正常眼,应先把视度圈调至正视度,然后逐渐转向负视度,直到分划板最清晰,对于远视眼或45岁以上的正常眼和上述正好相反。调节调焦手轮时,应单向朝增加正值(或减少负值)方向旋转直至目标分划板像最清晰。而实际上,有的从业人员,往往不经先调节视度圈而直接进行测量,更有甚者,有的操作者竟是先将调焦手轮的零点对好指标线,然后再调节目镜留至目标分划板的像最清晰,然后再测镜片,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所谓“心心相印”,即经上述调节后,目标分划板的中心应与目镜内的黑色度盘中心重合,也就是说此时的棱镜度为0。。否则将影响到镜片光学中心的定位,应及时找专业人员调整。有经验的从业人员也可暂时记下不同心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打镜片光学中心时,通过移动镜片,仍按照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来打点。 二、正确放置被测镜片或眼镜,使镜片的眼方表面顶点与仪器上镜片支承圈接触 我们所测的镜片度数,实际上指的是被测镜片的后顶焦度值。所谓后顶焦度值是指自镜片眼方表面顶点至眼方焦点的距离(即后顶点焦距)的倒数。单位为屈光度,以符号“D”表示,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眼镜度数关系为ID:100度。各种焦度计的设计也正是以此概念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在测量镜片(或眼镜)时,一定要让镜片的凹面与仪器的镜片支承圈接触,否则,若将镜片放倒了,测出的值将不是后顶焦度值,尤其对于高度值镜片,差别更大。一般的仪器说明书上也没有明确这一点。另外在测散光眼镜时,还要让镜圈紧靠在仪器的定位板上。下一篇: 电脑将全面改变验配工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