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接受眼部檢查時,眼科醫師通常會使用"眼底鏡"檢查你的眼底。所謂"眼底",指的是視網膜、視神經乳頭及脈絡膜。 眼底檢查可以看到視網膜的色澤、視網膜的血管、黃斑部的顏色、以及視神經乳頭的形狀、顏色、乳頭凹陷的情形,有時可以看到脈絡膜的大小血管。 眼底檢查最重要的意義是檢測出眼底(視網膜、脈絡膜、視神經乳頭)是否有病變,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視神經炎、脈絡膜腫瘤等。 許多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會產生全身各部位小血管的變化。因為這種小血管在全身中,只有在視網膜上可以直接看到,所以透過眼底檢查,可以偵測出這些疾病是否已產生血管性的病變。並藉此檢查結果做為病程研判及治療之參考。 腎臟病、紅斑性狼瘡、愛滋病等疾病,眼底檢查時,往往可以發現視網膜出血及滲出物等變化。腦瘤或其他原因引起腦壓升高,會引起視神經乳頭浮腫,也可經由眼底檢查看出來。 所以,眼底檢查是全身檢查中很重要的一環。除了可查出眼疾外,某些全身性疾病可借助眼底檢查而了解病情。臨床上有相當多的病例,是經由眼底檢查才被發現患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而接受治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