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摘除后,犹如照相机取出了变焦镜头。物体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也就无法看清周围的物体。因此需要配戴高度的凸透镜来代替晶状体(指未做人工晶体植入者)。 首先我们要正确掌握配镜的时间。一般来讲,白内障患者术后眼球的切口需要4-8周方可完全愈合,瘢痕稳定,由缝线造成的角膜散光也不再变动,所以配镜常选择在术后2-3个月。如何正确选择屈光度的大小呢?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先为患者进行电脑验光,再利用插片法测试,根据屈光的改变度数及散光的程度,选配合适的眼镜。在没有电脑验光的情况下,也可按Hirschberg公式计算,再用插片法核对。 白内障术后眼球的屈光力减退,一般在+10-+12屈光度(1屈光度俗称100度)之间,常伴有1-2屈光度的散光。在患者术前没有远、近视的情况下,一般按此度数估算,若患者术前有远视或近视,则根据公式计算即:+10-+12屈光度,加上原有的屈光度数的一半,例如术前为+6屈光度则术后为+10+(+6/2)=+13屈光度。如术前为-4屈光度,则术后为+10+(-4/2)=+8屈光度。依次推算,术前是-20—-22屈光度的高度近视,术后在理论上可变为正视眼,此公式计算的是远用镜片度数,患者用这样度数的眼镜看近时仍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我们为患者配近用镜时通常再加上+3—+4屈光度左右来弥补看近时的不足。为了减少换镜的麻烦,我们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要求,配用双焦点(也称双光)或渐进多焦点眼镜,这样的眼镜患者戴起来会觉得更加舒适方便。 那么对于单眼做了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应该怎样配镜呢?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