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断一定要“跑”吗 民企为啥很少去申请破产? 市场经济里,企业有生,就会有死。然而,很多企业往往生得热闹,却不能死得体面。 近期,《河南商报》报道了多例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关店甚至是老板跑路的事件。然而,法院受理破产案件数量逐年递减,背后原因何在? 【话题】 资金链断,一定要“跑”吗? 持续近三周的“郑州连锁超市道客家闭店”事件,暂时告一段落。 此前,《河南商报》也曾连续报道多家物流公司拖欠货款乃至跑路的事件。 如郑州市京广路鞋城商圈117家商户联名投诉称,自2014年起,他们被一家名叫“郑州市利友货运有限公司”的物流公司拖欠货款180多万元。 3月1日,上百商户围着路港物流讨要被拖欠货款,目前对方已支付到账货款的30%。 3月24日,有商户投诉新星物流关门了,据统计,已有50多家商户被新星物流拖欠货款近百万元。其老板表示自己现在没钱,正在江西要账,“钱要回来了就还给商户。” 再回看去年,河南名企好嘉利倒闭,其创始人王伟庆被债权人追债,写下五千字泣血告白。 河南首家O2O网上便利店郑州云超市董事长朱武源也被传失联,在和道客家谋求重组后,次年再次失联。 资金链断,就一定要跑路吗? 【观察】 申请破产 民营企业很少主动问津 “这类看似‘活着’,其实已经‘死了’的企业,我们称为危困企业。”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金融审判庭)副庭长李红说:“如果企业通过企业破产法依法退市或重整,可能不至于有今天的残局。” 原河南省小微企业商会会长杨清河曾有一个外号,是“中原第一破人”,这个“破”,指的就是“破产法”。 他曾分析国内企业退出市场五类方式。第一类,出售给下家。第二类,成为“僵尸公司”,员工散伙,经营活动彻底停止,却没有去注销营业执照。 第三类,公司已经无法运转,也即成为“植物人公司”。第四类,企业出现巨额债务违约,企业主或跑路或跳楼或锒铛入狱。 最后一种就是走正常的企业破产程序。 河南修谨律师事务所律师毛明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根据法律规定,当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企业法人作为债务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同时,当企业法人作为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也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