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约有3亿人需要配戴眼镜(矫正屈光镜),按每3年更新一副计算,每年的市场需求量就达1亿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外行人看来,眼镜行业似乎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并在2005年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它的利润究竟有多大?算不算暴利?近日,记者对我是眼镜行业进行了采访。 眼镜超市里较为便宜的眼镜 精品店里的昂贵镜框 在内江师范学院附近,有三家规模不一的眼镜店,记者走访了其中的两家。由于刚开学不久,眼镜店都在以打折手段促销。在师院正大门右侧的一家大约80平方米的眼镜店,店里的镜框,原价148元的板材镜框打折下来不到60元,而金属材质的镜框价位大约也在60到80这个区间。 “我们店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学生,所以总体来说,眼睛的价格较为便宜。” 在位于交通路的三家精品眼睛店内,记者发现在玻璃柜台内的镜框价格大约都在200元以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镜框价格低于200元,而单独陈列的镜框价格更是让人咋舌,达到一千元以上。“我们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上班族,价格肯定要高于学校附近的眼镜店。”某眼镜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代理的都是一些品牌眼镜,比如暴龙、皮尔卡丹之类的,价格肯定不会便宜。 记者注意到,大量眼镜店销售的镜框材质、种类、款式繁多,镜架或镜片品牌多如牛毛,消费者难以比较出哪个性价比更高。 某眼镜的店员告诉记者,镜框的质量和材质都可以拿到质监局去检验,看它是否合格,但是有可能检测的价格比眼镜的价格还要高。 9月8日,记者联系到交通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据该人士介绍,内江的眼镜店很少会标上眼镜的产地,但是眼镜的产地要么是江苏丹阳,要么是上海、北京、深圳,“这几年很多人看见丹阳的牌子就比较反感,以为丹阳的东西就是暴利,档次高的商家也不太愿意进丹阳的货,但即使上面不标明丹阳产地,很多也都是丹阳那边的货。” 据了解,江苏省丹阳市,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眼镜之都”,这里占有全国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份额,来自世界各地的名牌都有在这里代工的。“那里的厂家只生产一种,或者一种产品当中的几个工艺。以1.56非球面抗辐射的镜片为例,它分为A、B、C三个等级,批发和零售又分为不同的价格,也就是从需求量上来划分了,批发的话最好的也就是七八块钱一对。” 该人士分析说,在丹阳,很多厂家不叫丹阳某某眼镜公司,而是直接起名字叫上海某某眼镜公司、北京某某眼镜公司,但是生产其实都在丹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是跟人们心里已经形成的这种反感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出厂以后的贴牌“再生产”比较普遍。 “在一些眼镜的产地,像一些知名的品牌LOGO,只要另外交钱,就可以给你印上,不管是那种牌子。”这位业内人士不避讳的向记者透露。 记者表示怀疑,“很多品牌眼镜的设计别致、装饰复杂,真能造得天衣无缝吗?”业内人士表示,一些眼镜工厂的做工很精细,装饰越复杂的另外收费就越高,但有些国际大牌的镜框材质很特别,他们无法采购同样的原料。 品牌店在内江有五六家,相对于一般的小型眼镜店和平价店来说,在价格上要昂贵得多,这些品牌店为什么会这么贵呢? 店员给出的解释是,一些大品牌的眼镜店都在经营一些国际知名的眼镜品牌,这些品牌的造价本来就比较昂贵,售价自然要高很多。业内人士称:“其中的原因,确实有像店员说的那样,有一些国际知名的品牌,很多店都不允许出售,只有大型的品牌连锁店才有资格。” “但也不排除有些品牌的眼镜进货价格与一般的眼镜零售相比,可能还要便宜,这些品牌店比较受消费者追捧,当中品牌的因素要比眼镜本身更多一些。”大明眼镜的吴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眼镜暴利的说法产生,最主要在于消费者认为价格与价值严重不符。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价格高昂的眼镜,或者是由于各种成本的附加而导致,或者确实存在着相当多的“猫腻”。 “眼镜行业毛利高,但纯利低,造价低,但销售成本高。”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眼镜的自身成本,还包括人工、房租、税收、运输等。比如按省劳动厅规定,作为中级技工的视光师,才有资格给消费者进行验光,每个验光师月收入可达3500元,光是验光费,分摊到每副眼镜上达50元,而其他技术设备的折旧和投入,分摊到每副眼镜上,至少需要40元。“一台好的验光设备,大约100万,这样分摊到每副眼镜上,价格自然就高了。” 眼镜行业透明度低,绝大部分品牌的知名度低,一般消费者都不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眼镜制造基地,有上万家企业。但是有名的品牌却几乎没有”。“只有一些眼镜发烧友才会知道品牌、材料、价格等。什么品牌的什么材质一般在市场上卖多少钱。”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眼镜都是中国制造,然后起个洋名字,容易浑水摸鱼。甚至一些小的眼镜商还会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 对于眼镜业被称为暴利行业,业内人士则有不同意见。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眼镜和药品一样,有很多流通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一层加码。 为了减少风险,厂家一般不直接与零售商交易,而要经三层批发商转手后才到眼镜店。其中每经过一道关口,就会加上一定利润,层层加码后,这部分利润一般在20%左右。 最大的利润还是在零售商。该业内人士说,如果一副眼镜有180元的利润,那么100多元归零售商。 “规范的眼镜店,往往要投入很多服务和配套设施的成本,分摊到眼镜上,价格自然就高。”一位业内人士无奈的申辩道,只有提高眼镜的价格,才会有所盈利,总体下来,纯利润并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