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生体质加分:"眼镜族"少了 喜欢运动的多了 “豆芽”多,胖墩多,眼镜族多,上海学生的体质健康一度让人揪心。但是,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这是本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标。近年来,本市推出多种举措,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加分。 改善光环境 让双眼亮起来 不够合理的教室采光,加重了青少年用眼负担。据统计,大约从十二三岁起,一半以上的上海孩子将终日和眼镜为伴。自2008年起,市教委投入专项经费1亿元,联手复旦大学,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教室光环境改造工程,有效改善了教室照明的舒适度。 如今,本市1415所中小学校共计42125间教室全部完成光环境改造,受益学生将近90万。跟踪结果令课题组负责人欣慰,“不仅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有所降低,更关键的是,诸如握笔部位过于下端、行走时看书、写字时身体或头部歪斜等不良用眼坏习惯减少了。” 此外,从去年起,本市通过改善中小学教室课桌椅配置,要求每间教室应配置2种以上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节型课桌椅,进一步推动“防近”工作。根据这一标准,中小学校课桌椅将按照学生身高,将分为10个型号。 免费学游泳 帮身体壮起来 从2002年起,徐汇区在小学四年级普及了游泳课,费用全免,徐汇游泳馆和位育中学游泳馆派出专车接送孩子。徐汇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游泳学成率,该区计划增加课时,争取每周一节,让孩子们享受运动快乐。 如今,徐汇区的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广。全市已有500多所中小学校与周边游泳馆实行挂钩,每年有数十万人次学生参与“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本市首创的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已连续举办6届,各高校和中小学普遍参与,既设有足、篮、排、乒等传统项目和跳绳、踢毽、武术等民族传统项目,还设有攀岩、阳光伙伴、啦啦舞、弄堂游戏等新型、趣味性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同时举办体育摄影、征文、动漫等体育文化展示活动,基本实现了“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的目标。 多睡半小时 促精神好起来 如何让孩子多睡一会儿,神采奕奕地享受他们的童年和少年?2007学年起,本市调整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小学和初中(寄宿制学校除外)分别在上午8:15以后和8:00以后才安排集体教育教学活动,高中和寄宿制学校在上午7:45以后安排集体教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将体育课时由原来的“两课两操两活动”改为“三课两操两活动”。操场上,时常可见老弄堂游戏、校园原创健身操、冬季长跑、春夏季跳绳踢毽子……运动不仅为身体助力,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2009年,市教委一项调查发现,在推迟上学30分钟以上的学校,学生睡眠时间平均增加了23分钟,学生白天嗜睡现象明显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