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眼镜行业有喜亦有忧 11月12日,亚运圣火在广州点燃,万众瞩目的亚运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在此之前,为迎接亚运会,广东举全省之力对广州的城市规划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建设,同时也是一次对全省经济的全面促进。在此背景下,广州的眼镜业近期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和影响呢?在亚运开幕的前夕,本刊记者赶赴广州采访了部分眼镜企业,感受亚运带来的面目一新的城市风貌,也体会着广州眼镜行业的变化。 生产:订单饱和 限电暂缓 招工依然不足 广州市及周边的眼镜工厂数量并不多,主要集中在花都区、白云区,在历经了金融风暴的洗礼后,绝大多数广州眼镜生产企业的订单量,相较最低谷的时期已经有了明显的上扬,平均增幅达10%~20%。如今,大多数眼镜工厂面临的问题并不在于接不接得到单,而在于接到的单能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因为,由于订单的持续回暖加剧了招工难,再加上时值年末,一些工人开始返乡,准备过年,招工变得异常困难。广州先达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广松告诉记者,现在厂里的订单已经不愁,但存在30%左右的用工缺口,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已不太敢接太多的订单,一些单价低、出货时间要求快的订单宁可不接。可以说,广州周边的眼镜工厂普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用工缺口少则10%,多则50%,这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常态。另外,2010年里,广州屡次调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包括花都区、番禺区等在内的几大城区用工最低工资标准已达1000元以上,高于江苏、北京,位居全国前列。在采访过程中,有企业透露,明年的广州城区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还将继续上扬。 批发:内销市场不受影响 外销批发量略减 广州市人民中路目前有4家知名眼镜批发商城:丰宁眼镜城、信江眼镜城、国际眼镜贸易中心和越和国际眼镜城。据不完全统计,4大商城里有近千个档口,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着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眼镜进货商们,批发市场相当成熟。 但同时,一些做国内批发生意的企业表示,国内市场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国内客人来广州市场上选货的依然不少,即使没过来拿货,大家也可以通过电话、快递等进行生意往来,业务量并没有明显缩水。 北京尊贵视界广州分公司总经理温兴敏对记者说,在广州丰宁眼镜城里的这个分销点,不仅能覆盖广东、福建、广西以及西南等地区,还以价廉质优、品种丰富的产品吸引了一部分东南亚等地的外商。以钛、TR-90光学镜架为主的新品,质量过硬、款式丰富,价格适中,销量一直不错。 零售:理性 平缓 略有小涨 亚运当前,服务先行。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自然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可能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的机会。借助亚运东风,广州计划陆续建成约41个大型购物中心并开业。有专家指出,长期以来广州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地,商业集中度和商品知名度并不高,现在的商场集中亮相是广州市商业落后的一种补课,随着广州市民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大量的外来人口带来消费结构变化,希望借此机会改变广州人“重吃不重穿”的消费习惯。从广州市眼镜消费习惯来看,广州市东方眼镜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宁向记者介绍,广州眼镜高端消费能力与其城市规模、档次并不相符,这并非由于广州缺少高端消费场所,而是与广州大众消费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广州毗邻香港,高端消费者相对理性,许多需要高层次消费的顾客更倾向于直接前往香港购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州的高端眼镜消费。另外,广州几大眼镜批发市场太过集中于市区内,这对于本身就喜欢买平价、实惠产品的广州本土消费者来说,也形成了一个很强的分流,造成广州市眼镜零售总额很难全面提高,与广州市的城市规模、档次也不相匹配。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