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眼镜业呼吁出台新标准 行业面临洗牌 近日,从有关方面获悉,欧盟标准化组织与中国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数次友好而含蓄的沟通,希望中国方面认真考虑镍析出量标准的问题。 据有关人士介绍,眼镜架的镍析出量超标,会导致人体健康受损。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欧盟标准化组织对此有着严格的管理措施,而中国目前尚没有写入国家标准。国际上对金属眼镜架的镍析出量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检测标准,镍析出量不合格的产品,不允许销售给最终消费者。早在1994年6月,欧盟就颁布了94/27/EC指令,规定了产品相关镍析出量的标准。1997年7月,欧盟又发布了3个协调标准,明确了对镍析出量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ISO/TS24348《眼镜架—对金属和合金镜架的模拟佩戴以及镍析出量的检测方法》国际标准于2007年正式颁布,其中明确规定:眼镜架与佩戴者的皮肤直接和长时间接触的金属和合金部分的镍析出量,不得超出0.5μg/cm2/每周。即将颁布的ISO12312-1《太阳镜》国际标准直接引用了这个规定,并要求:太阳镜的设计和制造不得危及佩戴者的健康或安全,应把由镜片或镜架材料析出的可能伤害佩戴者皮肤的危险降至最低。 中国制造的眼镜架产品目前广泛采用镀镍工艺,这种工艺成本低廉。但镍是一种容易导致皮肤接触性过敏的重金属元素。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光学工程研究室主任王莉茹研究员介绍说,近年来,欧盟标准化组织正在重新制定眼镜产品的标准,考虑到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眼镜产品的制造和出口大国,该组织的官员通过各种渠道与中国标准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这对中国眼镜行业发出了一个信号:一旦欧盟将眼镜架的镍析出量列入强制管理的范畴,中国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生死挑战。与此同时,一旦将镍析出量的要求写入国家标准,国内6成以上工艺简单、设备落后、质量低端的生产企业将可能面临消亡。 (《表面处理网》) 点评:面对欧盟标准化组织发出的重新制定眼镜产品标准的信号,国内采用镀镍工艺的镜架出口企业,特别是那些工艺简单、设备落后、质量低端的镜架生产企业,究竟是无动于衷,漠然视之,等到既成事实后,陷入被动,甚至被淘汰出局,还是未雨绸缪,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和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主动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和环保及安全标准,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未来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答案并不难选择。但关键是,需要每一个相关企业自己用切实的行动,作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