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行业一对镜片从七八块涨到千元 一对小小的镜片,从代理商到零售商,层层被抬价,从丹阳到青岛价格缘何瞬时“变脸”,从七八块钱一变,成了一千多元,涨价百倍。近日,记者走访岛城闽江路、中山路、香港中路等眼镜市场,探访眼镜行业水到底有多深?作为消费者,买眼镜到底应该怎样选择? 记者调查:从丹阳到青岛的“涨价之旅”:7~8元 地点:丹阳司徒镇眼镜厂家 人物:曾肖 角色:公司经理 江苏省丹阳市,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眼镜之都”,大大小小的生产厂家也在这里星罗棋布,仅司徒镇数得上名来的就有十五六家,记者以代理商的名义联系上了镇上一家眼镜厂的公司经理曾肖,“我们这里占有全国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份额,来自世界各地的名牌都有在这里代工的。”曾肖对记者说。记者还没问眼镜的批发价格,曾肖就对记者说:“厂家一般接受的是大型订单,不会接受眼镜个体店的进货,除非是全国大型的连锁眼镜公司,价格也不是固定的,这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每种产品的价格都会不同。” 对于公司的规模,曾肖说:“我们已经发展很多年了,原来只是一个工厂,现在是生产和销售连为一体,组建了一个公司。” 随后,记者开始询问眼镜的价格,“我们只是生产眼镜片,没有眼镜架。”曾肖解释说,“这边很多企业都是只生产一种,或者生产一种产品当中的几个工艺,能同时生产镜架和镜片的公司要有一定的实力才可以,而且大家如果都可以生产的话,竞争也比较激烈,目前这种格局也可以互相合作。”曾肖介绍说。记者以1.56非球面抗辐射的镜片为例,询问价格,“非球面抗辐射1.56的镜片又分为A、B、C三个等级,批发和零售又分为不同的价格,也就是从需求量上来划分了,批发的话最好的也就是七八块钱一对。” 业内解说 很多眼镜其实都姓“丹” 11月18日,记者联系到青岛中山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据该人士介绍,青岛很多眼镜店都会标上眼镜的产地,要么是丹阳,要么是上海、北京、深圳,“这几年很多人看见丹阳的牌子就比较反感,以为丹阳的东西就是暴利,档次高的商家也不太愿意进丹阳的货,但是即使上面不标明丹阳产地,很多也都是丹阳那边的货。” 该人士分析说,在丹阳,很多厂家不叫丹阳某某眼镜公司,而是直接起名字叫上海某某眼镜公司、北京某某眼镜公司,但是生产其实都在丹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是跟人们心里已经形成的这种反感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出厂以后的贴牌“再生产”比较普遍。 对于生产厂家的规模,丹阳司徒镇的曾肖对记者说,“近视度有一个度数区间,散光也有一个度数区间,两两结合,这就是眼镜店必须要有的度数货存需求,这还只是一种材质的眼镜片要求的度数。就镜片的材质来说,玻璃镜片、树脂镜片、水晶石镜片、PC镜等,也就是说一家工厂仅镜片工艺来说,就已经很复杂了,如果再加上镜架的制作,很多厂家都还没有那样的实力,但是制作机器在大厂小厂都是一样的。”据曾肖介绍,在丹阳不仅生产眼镜的厂家很多,卖眼镜生产设备的公司同样很多,很多标明国际进口,但其实也都是中国制造。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