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业再掀价格乱象 流通环节倍增猫腻 日前,央视新闻频道和经济频道《消费主张》栏目曝光了国产眼镜“好视力”借助“法国技术”外衣,高价出售的“内幕”,再次将“司空见惯”的眼镜业“猫腻”推向风口浪尖。随后,记者走访广州眼镜市场也发现,各大眼镜商铺“乱花渐欲迷人眼”,同牌同质不同价且相差悬殊,甚至可多达数千元。 那么,眼镜业价格体系乱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在Luxottica等国内外眼镜制造商纷纷将目光瞄准中国内销市场,加大产品供应之后,眼镜零售商“拉抬价格”的“把戏”还能持续多久?谁能提前调整过来,助推整个行业的价格体系发展? 价格乱象 家电、IT等产品早已走上相对透明的价格公开之路,但眼镜产品仍然处于不透明状态。广州不少眼镜店,把眼镜价格卖到了出厂价的三倍甚至五倍以上,也就是出厂价的300%—500%以上。记者走访天河的一家眼镜店,看到某款都彭眼镜架标价2900元,工作人员李小姐建议搭配品牌镜片“依视路1.591非球面钻晶A 2系列-2.00D”(890元/副),“总价3790元看起来有点贵,但国际大牌子代表的就是高质量,它们的价格一向坚挺,也不是零售商说了算”。 记者来到天河南一路的美多眼镜连锁超市,发现其同款“都彭”眼镜架售1680元,搭配同质同品牌的“依视路1.591非球面钻晶A 2系列-2.00D”镜片,整套配下来2374元,价格差可达1416元。 考虑到物业租金价(1379.20,1.60,0.12%)格、店面装修成本不同的因素,记者又挑选了选址运营模式较为接近的“某通车”,发现奥雷克眼镜架1副368元,而美多眼镜超市报价为223元。 “乱花渐欲迷人眼”,价格体系混乱的例子不胜枚举。 背后的逻辑 “眼镜在不同区域市场流通,价格差是销售者最容易把控和赚取额外利润。即便是专业人士也很难用肉眼辨别眼镜产品的优劣,所以采购商不让产品出厂价透明化,销售商不让批发价透明化。”天河品牌眼镜店验光师王凯告诉记者,价格透明是没有实际操作性的,除非零售商能够用“现金铺货”,拿到厂家直销,借平价打开市场。 而按照国际产品运行的市场规律来看,只有少数几个品牌产品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时,市场价格体系才能走向稳定。“而目前国内甚至包括‘都彭’这样知名的国际眼镜品牌,都还没有一个牌子能在中国市场占到20%的市场份额。” 深圳知名眼镜制造厂老板李教说,眼镜产品都是手工工艺很细的,机械化不能完全代替,这种生产特性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眼镜品牌很难依托“走量”来抢占市场份额。 亲民价是大势所趋 但是,金融危机的到来悄然改变了眼镜市场的营销模式。 拥有雷朋(R ay-Ban)、奥克利(O akley)等品牌的国际最大眼镜制造和零售商Luxottica财报显示,2009年,Luxottica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只略高于50亿欧元,净利下降17%。 传统眼镜店通过“低买高卖”的方式,赚取高额利润的“好日子”或将很难持续下去。“说到底,这是眼镜零售商经营理念的问题。”美多眼镜超市总经理元云锐告诉记者,美多愿意在行业中率先做出调整,压低经营成本,来降低眼镜零售价格,力图打造“老百姓的街坊眼镜店”。“平价大旗也许是一条坎坷之路,但走这样的路才有未来。”元云锐坦言。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肖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