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眼镜帮:抱团拿下定价权 掌控全国眼镜零售市场大片江山,这是鹰潭眼镜帮的江湖地位。鹰潭眼镜帮严密的帮规、完整的互助模式和信息共享,成就了这种地位。 出门在外的鹰潭帮,每逢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农历节气,大家聚在一起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但是在鹰潭本地,要想聚起一批鹰潭眼镜商人,却绝非易事。鹰潭眼镜帮在外名头响亮,垄断了各大城市的眼镜零售终端,但其大本营却有几分空虚。 鹰潭眼镜业可谓是源远流长。 鹰潭眼镜行内从业人员多为余江中童人。在上世纪80年代前,队伍达300多人,成立了类似帮派的组织,制订了相应帮规。现任鹰潭市眼镜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程元福就是其中一员。 程元福还记得,眼镜帮帮规森严,一旦触犯帮规,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帮会组织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不容任何人侵犯。程元福是在1979年由师傅带入帮会,开始了一段长达数十年的“眼镜生涯”。“如果要入帮会,没有师傅领进门,是不能够成为正式成员的,这也就意味着你无法在眼镜这一行业立足。” 进入帮会首先要学的是帮话,这是在外地识别帮会成员,进行互助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这种方言就连鹰潭当地人都听不懂,只有真正入过帮会的人才会说。”不过程元福表示,目前帮话已经没有多少人会说了。 熟读各条帮规,对于帮内成员尤其重要。帮规规定,如果帮内成员在外地经营不善,例如,无钱支付住宿费、餐费,可以将账记到当地与帮会有联系的单位,当其他帮会成员到此地时会将账款付清。每年12月20日,是鹰潭眼镜帮会召开大会的日子,所有帮会成员会将一年来所欠所付的账单统统上报,由帮会统一安排处理。 程也经历过对违反帮规成员的处理,当初在吉林前郭县鹰潭眼镜帮会成员同当地工商部门发生冲突,随即,帮会人员召集了周边众多成员到前郭县抗议,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期间,一名帮会成员却私自开张卖眼镜,没有上报帮会。按照帮规,这位成员会受到帮会严惩,而惩处他的人必须是受过“谢师”的帮会成员,也就是帮会成员在家中请自己的师傅及更高级别的成员吃饭,摆上数桌酒宴后完成“谢师”,成为帮会有权处理相应事务的成员。 当时在吉林前郭县,只有三位受过“谢师”的人,其中一位就是程元福。最终通过三人投票决定,对违反帮规的成员进行了罚款,并驱逐出帮会。 这些帮规,在以前是鹰潭眼镜人产生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虽然现在帮会和帮规已经烟消云散,但凭借着上辈人的经营精髓,鹰潭眼镜帮在一个又一个城市中站稳脚跟,甚至走向了世界。 称霸眼镜超市 程元福的弟弟以前是村办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收入不高,过着清贫的生活,跟着哥哥去山东十多年的打拼后,程的弟弟在山东潍坊已开办了教育眼镜连锁店,名噪一时。目前其在潍坊共有23家门店,占据了潍坊地区各县市所有的眼镜市场,在潍坊没有一家眼镜连锁店能与之抗衡。 当下,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大城市遍布鹰潭眼镜商人的足迹。他们每到一处必定联合起来抢先占领市场,连锁店、超市开了一家又一家,逐渐形成村带村、人带人、亲朋带好友的发展模式,壮大了鹰潭眼镜帮的势力范围。 其中,眼镜连锁做得最大的要数在云南昆明的周全。难以想象的是周只是一位年仅35岁的少壮派老板。从小家境贫寒的他,15岁就在当地信江河上挖沙讨生活。1995年跟随两个姐姐来到昆明挑担卖眼镜,当时周的姐姐在郊区只有一个眼镜小店,这是他们家唯一的财产,周硬是将一个店变成拥有40多家连锁店,400多名员工、数千万元营业额的大型眼镜连锁企业,垄断了整个昆明乃至云南的眼镜市常 目前,眼镜零售行业发展最快的业态是眼镜超市,而在眼镜超市行当中开店的老板,几乎都是鹰潭人。鹰潭人程军勇通过眼镜超市,将势力扩张到了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地,其中仅上海就有八家分店。 通过眼镜超市,鹰潭眼镜帮的抱团优势更是明显。眼镜超市一般进货规模大,且品种全,因此各地鹰潭眼镜商人就联合起来采购,自然对供应商压低价格,掌控了市场上一系列产品的价格制定权。而供应商对鹰潭帮也是趋之若鹜,联合采购的眼镜超市进货量大,现金流充裕,能够加快供应商的资金回笼速度。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