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岗眼镜”强势转型 打造自主品牌的生力军 昨日上午,“横岗眼镜”正式在第十届文博会亮相,标志着一个区域高端品牌的强势崛起。下午,一场以国内眼镜行业内的高峰论坛在会展中心兰花厅举办,云集了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业者,为“横岗眼镜”的未来支招献策。 话题1: “横岗眼镜”品牌强势崛起 “横岗眼镜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不断成长壮大,目前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大型眼镜专业基地。”昨天论坛的开场,横岗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林瑞龙如数家珍的列举了横岗眼镜的发展历程。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横岗眼镜在业内的地位:年产量1.25亿多副,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总产值近100亿元。横岗眼镜产品95%出口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欧洲中高档眼镜市场份额达70%,占全球眼镜中高档市场份额的60%。世界80%的知名眼镜品牌产品由横岗企业制造。 近年来,以高华、高雅、雅骏、华强、星辉为代表的规模较大的眼镜制造厂,陆续涌现出一批自主知名品牌,如:标诚公司有“派舵”、“男子汉”、“金狐狸”;博登公司有“东方龙”;亨泰眼镜有“悍马”等品牌,并且在设计界崭露头角:去年,横岗高华眼镜在2013年度德国IF产品设计奖项评选中夺得金奖,成为横岗眼镜研发设计登上世界舞台的一个重要里程牌。 话题2: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虽然横岗眼镜产业已具备了相当基础,但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全球眼镜产业链也在进行深刻调整,横岗眼镜产业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论坛上,街道当家人林瑞龙深刻地分析了4个横岗眼镜面临的问题: 一是缺少自主品牌。横岗眼镜企业绝大部分以生产制造为主,缺乏自主品牌,企业无法掌控自身发展前景;另外,制造环节利润较薄,绝大部分利润被品牌营销商获取,生产商在一副眼镜上的纯利润甚至不到10元;二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目前在横岗370多家眼镜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9家。除高华、高雅、华强、雅骏、星辉等几个大型来料加工企业外,许多小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抢接订单,甚至不惜成本地压价,导致市场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三是技术人才供应紧张。眼镜制造十分复杂,其中大部分工艺必须依赖技术工人手工完成。因此,培育一个熟练的眼镜技术工人非常困难,横岗眼镜的专业技术人才供应也相对紧张;四是比较优势逐步丧失。虽然横岗眼镜产业在高端产品技术上具有一定优势,但随着温州、厦门等地加大了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横岗不少高端眼镜制造技术已经外流,相对优势不再。另外,深圳的人力成本、生活成本不断上升,也给眼镜产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极大地压缩了眼镜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已经到了不转不行的时候了。”横岗眼镜商会会长许亮华深有感触:“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下滑,用工成本增加。加工企业几乎没有办法生存。横岗眼镜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叫得响的品牌。” 话题3: 转型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 转型只是厂商的问题吗?其实不然。在四川成都,有一家眼镜店单店营业额达到了1.5亿,创下亚洲记录。昨日,四川省眼镜商会会长成都精益眼镜董事长黄先宁分享了作为眼镜销售渠道的经验,在他看来,转型的问题并不只是厂商的问题,而是整个眼镜产业链的问题。 “眼镜行业还是朝阳行业,但是成本的上涨,利润空间的压缩,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转型的路很难走,但是必须得走。零售店也需要转型,需要更好的原创产品,需要自己的定价权。”他的公司成都精益转型得比较早,6年前就开始了。目前,成都精益销售额里,所有自创品牌比例占到了70%。”转型不是一两年的事情,是一个痛苦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 他认为,横岗有世界级的制造工艺,需要做的是把触手伸到零售的市场去,多了解市场需求,与零售商一起跨过转型的阵痛期。 话题4:自主品牌大有可为 在眼镜行业,中国民族品牌20年前就开始有了,发展到如今,大众品牌逐渐成熟,出现了一些大众品牌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老花镜的细分市场里,“夕阳红”就占据主要的市场,厦门眼镜协会常务副会长、夕阳红老花镜创始人赵牧夫分享了当前自主品牌市场的一些特点。 首先是超越常规的增长,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市场呈现翻倍式的增长,有的甚至3-4倍的增长,非常惊人。 其次是一家独大,在某些细分市场里,有的优势品牌市场份额在六成以上,甚至达到占七成。而第二名往往只有第一名的十分之一,“说明这些年的市场营销投入是有效的。也说明市场还有很多空间,一个健康的市场里,第一名不应该占比那么高。” 第三是眼镜行业真正进入了品牌时代,此前与国际品牌的配合,产生了一大批的设计师,这些人转型可以成为设计品牌的主流。设计师一旦知道中国消费者喜欢什么,单价控制在什么程度,就会有一批工厂成为高端设计师品牌的主流。 “在国内,能卖上上千块眼镜的店在中国少说有2万家,能产生许多有价值的订单。现在的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并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涌现更多品牌来补充。”赵牧夫乐观的表示,“在座的人人都还有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