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提醒,消费别如同雾里看花 眼镜拿到店里修了一回,紫金膜镜片竟降档变成绿膜镜片;花大价钱买的镜片,却不是原来选的品牌……昨日,厦门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整理公布近段时间以来的眼镜消费投诉,提醒消费者在取眼镜时一定要仔细检查,防止不良商家上演“狸猫换太子”的把戏。 【案例】 一不留神 镜片降了档次 金先生不久前到厦门湖里一眼镜店配一副近视眼镜,配镜时与商家约定使用某品牌的镜片,但第二天金先生取镜时,发现商家用的是另一品牌的镜片。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郭先生身上。郭先生打球时摔坏了眼镜的右边镜片,就拿到原来配镜的眼镜店补配,因为郭先生眼镜的镜片使用的是档次较高的紫金膜镜片,眼镜店一时没货,得到广州厂家订货,于是郭先生把镜片放在了眼镜店。一周后郭先生将眼镜取回家后,却发现两片镜片全都变成了档次较低的绿膜镜片。郭先生立即找眼镜店理论,眼镜店刚开始不承认,后来才说出了实情:在装配右边镜片时,工作人员不小心把左边的镜片也弄破了,到了交货时间来不及交货,商家才用绿膜镜片代替,想蒙混过关。 度数误差 眼睛二次受害 梁先生带着小孩到厦门一眼镜公司配了一副近视眼镜,该公司为小孩测试散光的度数为150度,但小孩佩戴后觉得眼睛很不舒服。梁先生就带小孩到医院检测,检测结果为小孩应戴眼镜的散光度数为175度,且所购买眼镜的散光度只有137度,而非测试的150度。经工商部门调解,该眼镜公司为梁先生的小孩重新配镜。 王小姐在厦门市某眼镜有限公司购买一副近视眼镜,价格为798元,使用后觉得眼睛疼痛,遂到眼科医院检查,医院开具证明表示她眼睛度数为350度和375度,而眼镜公司给她配的却是450度和475度。 【提醒】 进店看清资质 取镜时仔细检查 厦门市工商局12315提醒消费者,进眼镜店时要先看清楚有无相关资质。验配眼镜公司应取得质监部门颁发的《验配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公司是否具备满足验配眼镜的验光、加工、检验等所需的工作场所和设备;验光人员应取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眼镜验光员中级(国家四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厦门验配眼镜企业类型分为“完整验光配镜(A类)”、“统一加工(B类)”、“配镜加工场所(C类)”三种。A类,验光、配镜、加工均可在本店中完成;B类,在本店进行验光,但配镜加工由连锁企业统一安排场所;C类,没有验光资质,仅为本连锁企业进行配镜加工的场所。 而消费者在取镜时,要仔细检查配装眼镜的装配质量,如眼镜两镜面应保持相对平整,两活动托叶应对称、两镜腿平整和对称、镜架是否松动、扭曲;镜片与镜圈应无明显隙缝,眼镜外观无崩边、镀(涂)层剥落及明显擦痕,每副眼镜均应袋装,眼镜售后服务有否保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