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疲劳是由于眼睛过度劳累而出现的眼肌疲惫及其他眼组织不适状态,会产生一定的视功能减退或一系列的眼部不适。 一、视疲劳的表现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最早的原始社会到千姿百态的现代社会,其间最大的改变莫过于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我们在不断改变着自身生存环境的同时,个体的本身同样也受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视觉和生物进化是密切相伴的过程。人类的视觉是生物界发展得最美轮美奂的视觉,它具有视觉认知、中心视力、周围视力、立体视觉、远视力、追踪能力、运动视觉、明视力、夜视力等多种功能。但随着社会生态文明的进步、环境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科学技术的卓越发展,都对眼睛的功能和视觉感受提出了新的要求。 都市化的生存环境带给人类视觉功能和疾病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据有关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视觉的“亚健康”问题。许多人的眼睛并没有明显器质性损害,但却影响平时的生活质量。青少年学生、职场白领、司机、科研人员、中老年人以及由于职业需要的精细用眼人群等,出现了视疲劳症状。 这并非独立的眼病,而是以病人眼的自觉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故又称眼疲劳综合征。 视疲劳的主要表现有:眼球和眼眶周围的不适或疼痛感,鼻根部或颞部的酸胀感,怕光、流泪、视物双像等。严重时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盗汗、面色苍白、心动徐缓、颈部肌肉紧张、肩部酸痛等全身症状,并常有精神萎靡、嗜睡或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临床上对视疲劳的诊断主要有四个标准: (1)患者出现暂时性视力减退或复视。 (2)眼部疲倦,灼热感,发痒,干涩不适及胀痛。 (3)眼部常有反射性充血,结膜轻度充血,多泪,睑缘红肿糜烂等。 (4)反射性头痛或其他类似神经衰弱症状。 二、视疲劳是如何来的 视疲劳并不一定单纯因为眼睛的忙和累,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样的,屈光不正和调节过度是其主要病因,容易引起眼睛和全身症状。此外,光、声、化学物质刺激、全身性疾病、生活节奏失调、紧张、忧郁等内外因素及精神因素亦与发病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用眼过度引起的视疲劳,即长时间、近距离注视闪烁或单调、刺激的物体(如屏幕、书等)。 (2)调节性视疲劳,是由于屈光不正未戴适度的矫正眼镜,或近视眼戴用过度矫正眼镜造成。 (3)屈光参差性视疲劳,屈光参差引起融合障碍,从而造成疲劳。 (4)眼肌性视疲劳,是由于集合功能不全、隐斜或眼外肌麻痹引起。 (5)环境引起的视疲劳,环境照明过强或过暗,灯光闪烁不稳,噪声,过分精细的操作,在行进的车、船上阅读等引起。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