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眼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丹阳眼镜网 门户 眼视光学 爱眼护眼 查看内容

矫正视力最好还是戴眼镜

2008-4-18 00: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3| 评论: 0

摘要:   6月6日是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屈光不正的发病率正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本市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占1/3,中学生占60%,重点中学高三学 ...
  6月6日是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屈光不正的发病率正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本市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占1/3,中学生占60%,重点中学高三学生高达80%。
  本期周刊特请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博导褚仁远来为读者答疑解惑,并指出矫正视力的三大误区。
  用眼过多眼镜成知识象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医学研究发现,85%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读取最后存入大脑的。然而,由于错误用眼、用眼环境改变、母婴少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信息之窗”的健康日益可危。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屈光不正的发病率正呈不断上升趋势,而本市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已占三分之一,重点中学高三学生的近视眼患者高达80%。
  褚仁远教授表示,近年来,屈光不正发病率居高不下主要有如下因素:
  第一,随着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电脑、电视的普及,现代人的用眼时间大大增加。同样是青少年人群,在70年代,近视眼患者仅有12.23%,而现在已经上升到33%。
  第二,人的眼睛如同自动立体彩色照相机,遗憾的是,照相机可以更新换代,而人眼却不能随用眼环境的改变而迅速适应,由此导致屈光不正的畸变迅速增加。
  1、从前看的物体如书本、自然景物等大多是静止的,而现代人常看电视、电脑游戏等移动的物像;
  2、从前看物体的背景是静止的,而现在的背景如电脑和电视的荧光屏,都是闪动的,加速眼睛疲劳;
  3、眨眼次数减少。眼球表面的角膜好比照相机的镜头,按理来说,应该是光滑的。但是,人的角膜表面有无数的眼茸毛,其实是不光滑的。为了让角膜恢复光滑,正常人每天要眨眼1万2千5百次,通过分泌眼泪水来平顺眼茸毛,这个过程就好比给地板打蜡。而现代人大量地阅读和使用电脑,导致这一自然的“瞬目反应”被取消了,人们眨眼越来越少,角膜因此越来越模糊。
  4、办公楼环境中空调的频繁使用,更导致眼泪水加速被吹干。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全世界包括本市高知识人群的屈光不正发病率急遽上升。
  母婴少动近视概率增加
  褚仁远指出,人在刚出生时眼球是扁的,几乎百分之百都是远视眼,随着人的长大,眼睛逐渐被拉长,变成正视眼,长过头的就成了近视眼。而不少眼球拉过头造成的近视眼,是由于现代人普遍运动少,从怀孕时期起,就已经被种下祸根,成长期又被进一步恶化。
  从前准妈妈怀孕时,大多一直劳作到临盆前,而现在的准妈妈比较娇生惯养,在孕期就坐着不动,长时间躺在床上,缺乏活动,一方面会使婴儿发育不良增多,同时准妈妈不良的体质也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根据统计,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g的小样儿和早于7个半月的早产儿,其眼球更易缺氧,在青春期的近视率会比正常孩子高出近3.6倍。同时,准妈妈的少动,以及现代独生子女的缺乏锻炼,使得孩子的眼球晶体弹性减弱,在发育过程中,眼球容易长过头而发生近视。
  儿童歪头斜脑眯眼要警惕
  褚仁远表示,由于近视存在基因遗传因素,中华民族是一个相对近视的民族,在屈光不正高发的情况下,要尤其注意预防青少年的屈光不正,一旦发现儿童看物体的姿势古怪,家长最好尽快送去医院检查。
  孩子的古怪看姿主要有如下3种:1、歪头斜脑看东西。2、眯着眼睛看物体。3、冲着头看东西。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去做瞳孔放大验光检查,确定孩子是远视、近视还是散光,并尽早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不能轻信虚假的医疗广告。
  此外,由于儿童随年龄降低,远视度数加深,例如正常的6岁儿童有150度远视,12岁儿童存在100度远视,所以年龄过小的孩子,裸视情况如果较好,家长反而要引起警惕。一般来说,4岁的孩子裸视达到0.6、0.8即可,达到1.0、1.2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会得近视。
  矫正近视存在三大误区
  褚仁远表示,近视眼科学知识的滞后,是导致屈光不正难以得到及时预防和矫正的重要原因。目前,市民对近视眼的矫正常识,主要有三大误区。
  误区一:矫正近视就是放松睫状肌根据调查,近100%的市民和80%的眼科医生都认为近视眼是由于睫状肌的调节功能过强引起的,目前大量的防治近视眼广告,都在宣传它们可以“放松睫状肌,恢复视力”的功效,但这完全是误导。
  自1977年美国第一个近视眼动物模型问世后,人们对近视眼的发病机理开始越来越清楚,医学专家们发现,从前被认为是祸首的睫状肌调节功能,只是近视的一个要件,而非很重要因素。那么,造成近视的祸根到底是哪些呢?
  第一,看东西形觉模糊易导致近视情景1几个高中生联机打游戏,“嘿!
  又出来一个!”要打击的“敌人”在屏幕上一直闪烁不停。
  情景2长时间泡在舞厅,受不停闪烁的镭射光照耀,看到了都是“黑暗中的舞者”,模糊不清。
  情景3戴了多年的镜片,如今已经发毛却还将就着用,从这两块玻璃片看出去,一切都成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情景4妙龄少女刚做了个时髦的发型,理发师设计让留海从前额耷下并遮住一只眼,看上去风情万种,但是看世界时变成了“独眼龙”。
  情景5做笔录的秘书,“哗哗哗”奋笔疾书,被捏住笔的两只手指挡住了正常视线,只能歪着头来看自己的记录。
  情景6孩子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费力地辨认着小小的铅字。
  后果:根据美国的实验,给刚出生的小动物遮住一只眼睛,让它用一只眼模糊地看世界,3个月后,遮住的眼睛视力正常,而原先使用的单只眼则成了高度近视。
  另外,对比调查发现,错误的握笔姿势导致近视率增加1倍。
  第二,验光配镜不正确导致近视情景受便宜配镜的诱惑,随便去家小店验光配镜,结果拿到医院眼科鉴定,与正确的度数和屈光度至少相差100度。
  后果:近视眼动物实验,给一只小动物单眼戴上500度镜片,另一只眼不戴,3个月后,戴500度镜片的眼晴,真成了500度近视。
  对策:1.孕期准妈妈要加强锻炼2.发育期儿童增加运动,膳食合理,荤素搭配3.注意用眼卫生,不能在昏暗、移动的背景下过多用视力4.正确握笔:两指间应适当留出空隙,并保持120度夹角。5.去正规医院眼科配镜误区二:推拿可治疗青少年近视目前,有不少广告都宣称,可以通过推拿等手段治疗近视,褚仁远认为,这就好比体育比赛中给运动员吃兴奋剂,虽然有短期的收效,但并不能根本治疗近视。事实上,只有假性近视才能通过理疗手段治疗。但是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假性近视在青少年近视中只占2.4%,也就是说,超过97%的青少年近视都不能借助所谓的理疗彻底根治。
  而真性近视的预防和阻止继续发展的手段比较少。目前,美国正在为一种M1受剂抑制剂做2期临床,治疗时用2%的哌仑西平(Pirenzepin)早晚连续滴28天,停用1年后,使用哌仑西平的12至18岁青少年,近视增加22度,不使用的青少年增加53度。
  对策:辨别真假性近视,可去医院做瞳孔放大,再确定矫正方案。误区三:准分子激光能替代眼镜对18岁至45岁的真性近视人群,要稳定视力,迄今为止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准分子激光手术。问题是,手术后裸视达到1.0就能还患者一个“光明世界”了吗?褚仁远表示,关键还有个成像质量的问题。
  成像质量有四个标准:视力表、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但是,沪上大多数医院除了视力表外,没有其他的检测手段,只以裸视恢复到1.0为手术目标。虽然许多广告称,“30秒钟还你一个清晰的世界”,可是,“清晰的标准都没有,该如何判断手术做得好坏呢?”褚仁远说。
  准分子激光手术可称得上是风险最大的手术之一,在做过该手术的患者中,只有平均50%的人成像质量能达到戴眼镜的水平,而在沪上部分不规范操作的手术中,这一比率只有25%,即使作为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眼耳鼻喉科医院这一手术的成功率也只能达到75%。
  同时,作为一个在我国已经更新过几代的最新技术,准分子激光手术对设备和技师的要求也非常高。最初的准分子手术采用PRK,第二代采用Lasik,第三代发展为Lasek,目前最新技术是Epi-Lasik。其中,Lasik和Lasek各有优缺点。Lasik成像质量不够好、有像差,度数高或角膜薄的近视眼患者不能做Lasik,只能做Lasek手术;而Lasek由于使用了含酒精成分的制剂,又可能造成部分人术后发生角膜雾状混浊。第四代技术Epi-Lasik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堪称目前最好的准分子激光手段。但是,目前大量的准分子手术还在使用Lasik技术,而风险相对较小的Epi-Lasik,褚仁远表示,沪上了解该手术的准分子手术医生,还不足5%。对策:1.不要轻信广告,务必要了解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成功率不是100%,而术后裸视1.0也不代表成像好、看物体会清楚。
  2.进行准分子手术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医院的设备、成像质量的检验仪器、手术先进程度,再予以选择。
  3.矫正视力最好的手段还是戴眼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