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人们就发现玻璃并不是制作镜片的最理想的材料。因为重量很重,并且在受到撞击时容易破碎成危险的碎片。 100多年前,人们因水晶的耐磨性及抗冲击性而用水晶制作镜片。多选用天然水晶。因其价格非常昂贵,能够接受的人并不多,因此常常要流传给下一代。由于没有更适合广泛用于制作镜片的材料,水晶片在20世纪20-30年代使用极普遍。 二战期间,一些用于制造飞机驾驶仓窗的有机材料(如PMMA.或有机玻璃),因其优越的光学性能,重量轻和不易破碎的安全性,被美国制造商用来制作配戴更为安全和舒适的镜片。但用于这些镜片易于老化变黄,且容易磨花,而且生产成本过高而被迫停产。 但鉴于这种材料的优异的光学性能。光学专家坚信其能派上用场,而最终成为制作CL的标准材料,直至出现了软性和适合性硬镜,这种材料才被取代。 在30-40年代,塑胶被做成玻璃镜片中间夹层,可防止玻璃片在受撞击时裂成有危险性的碎片,当时主要用于制作儿童用的眼镜。 CR39是在40年代由美国匹兹堡(Pihsburg)平板玻璃公司的哥伦比亚化学分部发现的。他们在研制寻找更适合制作眼镜的塑胶材料时,发现这种试验性的聚合物(CR-39)具有各种性能的最佳平衡。因其为哥伦比亚树脂第39号,因而得名。这种材料的抗磨花能力是其他已知塑胶材料的33倍,最初被用于制作飞机驾驶舱的玻璃以减轻飞机重量,被列为军用物资,不能做其他用途。由罗伯特·格拉汉(RobertGraham)博士进一步改进了它的光学性能,并于二战结束后用于制作光学产品。 1947年使用CR39制材料时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得以解决。阿默莱特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