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品牌意识。比如姜太公钓上周文王这条“大鱼”,靠的就是打造了几十年的个人品牌。换一种说法,品牌就是“口碑”。 所有人中,商人最注重品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许多优秀的商人都已经意识到,如今的市场竞争,已从传统的产品、价格转移到以产品为核心的价值链的较量,谁拥有了品牌,谁就拥有了竞争的资本和更多的话语权,因为品牌代表着企业的信誉和商业价值。 中国眼镜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因为新,似乎谁都有机会生存下去,即使是贴牌生产,也可能赚个盆满钵满。然而也因为新,这个行业没有历史和文化的深厚积淀,虽然中国已是世界眼镜生产大国,但却不是生产强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诸多不足:核心技术研发 力度不够,品牌意识,缺乏叫得响、引领市场的品牌产品…… 幸而诸多业内有识之士,在中国眼镜行业快速发展的实践中,已悟出打造品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制造业中,“万新”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海豚”、“舒曼”、 “洪旭”等也成为省级商标;零售业中,“吴良材”获中国驰名商标。可以自豪地讲,行业的翘楚们正在引领一股培育品牌的风尚,也在摸索着一条适合自己的品牌之路。这是历史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广大消费者对品牌眼镜的消费和认可,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外树形象,内练基本功”仍是我们行业铸造品牌的不二法门。品牌的背后是先进的技术、过硬的标准、可靠的质量、优良的服务和严格的管理。培育品牌首先要技术创新,提高品牌竞争力。产品质量是品牌赖以生存的物化指标,又标志着品牌满足社会对使用品质需要的程度。所以在培育品牌的进程中,创新是第一要素。而创新又是为了保证质量,因为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的立足之本。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服务则是产品生命的延续。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没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就会湮没在芸芸商品之中。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发展之路,就是创造“高附加值”的品牌和服务。 高附加值的服务,不仅是给品牌注入高附加值,对于我们整个行业建设也是一种提升;同时还在于给经销渠道、上下游企业甚至企业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样才能凝聚一批人,整合一批资源,打造一个品牌。 培育品牌,还要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不少国内知名企业由于疏于防范,商标在境外被抢注,企业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品牌的成长过程,也是它逐渐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标识”过程。除了寄希望于法制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企业也要为自己穿上一件法律的外衣,保护自有知识产权,深层次挖掘自己独有的精髓,理解自己独有的品牌核心价值。 培育一个品牌,好比孕育一个生命,有艰辛,更有欢欣。 而一个国际名牌的诞生,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漫漫长路,需有一个平常淡定的心态,更需要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 培育品牌,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