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人经营的视力矫正康复机构,配镜存在许多问题。”6月26日,家住青岛市市南区的一名小学生的家长刘先生反映说,他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因视力下降就在小区附近找了一家视力矫正中心进行治疗,没想到孩子的视力越来越加差了,只好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医学验光检查,才发现这家视力矫正中心的检测竟有很大的误差。
这名刘姓家长反映说,孩子矫正视力出现了偏差后,他开始注意观察研究眼镜市场和青少年视力矫正康复,发现部分康复机构从业人员混杂、证照不全,有的人员根本不是执业医生,却穿上白大褂冒充正规眼科医生坐诊,“家长根本不会注意到坐诊的是不是有证的医生,这让许多孩子吃了亏,越治视力越坏,真是害人不浅!”
对于此类现象,青岛眼科医院医务部李姓主任说,医学验光要求相当复杂,首先要拥有高精密的综合验光仪,其次对验光师要求严格,必须是熟知临床眼科和眼视光学知识的专业验光师。
医学验光根据各个配镜者的具体情况,将传统的验光与眼部检查密切结合,按照结合的检查结果来正确评估其视觉功能和屈光状态,然后给予合理的屈光矫正处方及视觉功能训练方案,并将有眼部疾病者及时转诊给眼科医生诊治。
从内容上来看,医学验光包括验光的度数、眼位、调节力、上眼单眼视功能、辐辏集合功能、双眼调节平衡、主视眼的辨别等七个环节,验光过程严谨,测出来的度数比较常规验光精确5倍以上。
医学验光是一个动态的多程序的临床诊断过程,验光配镜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一种复杂、精密、严谨的医学行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尤其青少年视力更关系着未来整体的公民素质,但是由于利益驱动,青少年验光配镜和视力矫正康复却存在着不规范和不科学等诸多问题,使家长和孩子进入了一些误区。不少眼镜店在散瞳验光、配镜度数等很多方面都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情况。这些眼镜店几乎不会告知消费者医学验光和普通验光的区别,而对青少年配镜来说,医学验光恰恰是必不可少的。”青岛眼科医院一名眼科专家透露,近日有不少视力矫正康复机构散发传单,其中不乏炒作夸大产品效果,把国产镜片说成进口镜片,把普通镜片说成绿色环保抗辐射镜片的欺骗行为。
每配一次眼镜,动辄就是几百上千元,但是当被要求拿出镜片、镜架质量认证书时,店员都称没有。“没有产品质量书,镜片的价格只是店员信口开河。”
青岛眼科医院的宫教授说,青少年第一副眼镜的配戴一定要请教专业的视光医生后谨慎验配,频繁环境(度数增长过快)的近视青少年一定要请专业的医生为您验配。因为眼镜配戴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未来眼睛的健康(度数增长进度)。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 《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必须由“经计量业务知识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专(兼)职计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眼镜制配的计量工作”。而持证上岗的配镜从业人员不到20%,绝大部分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也没有进行过严格培训。这意味着,一些验光配镜从业人员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一直在违规操作。
质量不过关的现象突出,特别是配镜单位,从设备到资质更是良莠不齐。部分眼镜生产经营单位未能严把进货关,没有完善的进出货物检测验收制度,凭经验判断眼镜的好坏,无法保证出具的眼镜产品计量数据准确可靠。个别经销商为了降低成本,甚至购进一些质量低劣的材质,损害消费者利益。
许多眼镜经销商配置的计量检测设备不能完全适应经营活动需要。焦度计、验光镜片及电脑验光仪等计量器具超过了检定周期,以致计量失准,配出的眼镜合格率低。更有甚者,很多眼镜店根本没有基本的验光、配镜操作规程及相关管理制度,不按有关工艺操作,加工出来的眼镜完全不符合国家标准。
青岛眼科医院验配中心一位专家表示,应规范从验光到制配镜各个环节,加大有关国家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杜绝劣质镜片进入市场。从业人员应熟悉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并取得资格证书,做到人员持证上岗,加工依据标准,检验有规范、有记录,使眼镜制配工作有章可循。
这名专家说,相比较普通的视力矫正康复中心和眼镜店的配镜手续,医院里的配镜过程长、步骤多,有些家长会觉得比较麻烦。其实整个医学验光配镜的过程是根据儿童眼睛特点而设计的,验光更加准确,据此配出的眼镜,戴着不仅看得清楚而且舒适,也不会引起视觉疲劳。
对于部分视力矫正康复机构提出的物理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专家表示,这种办法不科学、不成立,事实上,所谓的物理疗法根本无法治疗青少年的近视。
青岛眼科医院验配中心负责人表示,该中心目前拥有专业的医学验光专家团队和先进的验光设备,每位视光师都是医学院校视光学专业毕业,具有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每一次配镜都会从眼科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诊断,根据屈光不正的发生原理进行准确验配,使整个验光配镜程序变得更加准确、更加科学合理,为每位患者恢复 “清晰、持久、舒适”的视力。
来源:经济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