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说事》观察员赵兰:打记事起,对祖父脸上挂着的眼镜就非常好奇。祖父经常透过镜片看我,有时发现祖父从镜片上方看周围。好奇心让我常常偷偷拿祖父的眼镜,往自己的脸上戴,长长的镜架腿挂在脑后,淘气又怪异。镜片外面的世界模糊不清,却不知祖父为何要戴着这个怪物看书写字。长大后知道这眼镜的用途,也渐渐地观察到眼镜的类别,不同的场合佩戴不同的眼镜。 20世纪60年代前,眼镜更多显示出它的功能性,近视镜,老花镜,太阳镜,矫正镜……80年代后,眼镜已成为装饰配戴而被大家所接受,时尚,奇特,花样繁多的眼镜架,以及五彩斑斓的眼镜片,为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我在上初中时,由于没有保护好视力,眼睛近视度每况愈下,不得不配戴近视镜。上课时戴上看黑板上的字,下课休息时再摘下来。后来参加工作,总感觉携带不方便,还容易遗忘,干脆戴上眼镜。从此,我便对其他戴眼镜的人关注起来,想从他们戴眼镜的状态上,寻找自己的影子。同时,还对眼镜商店的橱窗,以及眼镜的款式开始关注起来了,从有框的,半框的,到无框的,我都尝试过;关注过塑料镜架,金属镜架,挂链式样的。 有一次,我发现一款奇特的镜框,毫不犹豫买了下来,迫不及待去眼镜店配了变色镜片。在配镜片的过程中,店员对我选的框架即惊奇又赞赏。配好后走在路上,也引来路人好奇的目光,他们肯定在疑惑:这人是不是把眼镜戴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