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深圳是中国眼镜行业人才的摇篮。2000年,一大批来自深圳眼镜行业的设计、技术、管理人才挥师入温,在温州眼镜行业引起不小的波动,同时也呈现出自创业以来温州眼镜行业人才引进的一个小高潮。 那么,温州眼镜行业靠什么吸引了来自深圳的人才呢?时过境迁,他们在温州生活得还好吗?高潮过后,境外眼镜人才再次挥师入温还会吃香吗?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2000年呈现入温高潮 温州市顺有眼镜喷漆厂经理刘满清曾在深圳眼镜行业工作长达11年,他不仅熟练地掌握了眼镜喷漆技术,而且对车间管理也积累了一套娴熟的管理方法。1997年,他在《深圳特区报》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说温州某眼镜企业急招喷漆技工及车间管理,待遇从优。刘满清读完这则广告后有些心动,于是打电话与温州这家企业联系。几番沟通后,老板亲自到深圳与刘满清见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刘满清未能成行。时间进入公元2000年,温州眼镜行业用工环境进一步优化,刘满清终于如愿以偿来到温州某眼镜企业担任生产主管,如今已在温州工作和生活了5、6年。 据刘满清介绍,2000年的时候,温州众多眼镜企业深入深圳眼镜人才市场,一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不同媒体发布人才招聘信息,二是通过现场招聘以及朋友介绍等形式,大量网络和招揽眼镜技术、管理、设计、营销等专业人才。这样,深圳眼镜人才市场顿时风生水起,而温州眼镜行业人才引进则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高潮。此外,刘满清还介绍,像他这样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行业骨干不止一、二人来温;据统计,仅在2000年这一年,至少有200多人挥师入温。 浙江泰恒光学有限公司品管部经理李叶飞也来自深圳某眼镜企业。据他说,1999年12月底,深圳恒光集团就有9人同时进入温州某眼镜厂。后来,该集团又有60多人陆续来温进入不同企业,他们在温州眼镜行业找到了最适应的环境和岗位,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挥师入温的背景及动力源泉 2000年,深圳众多眼镜人才为何一窝蜂似地涌入温州眼镜行业呢?据温州某眼镜企业总经理李先生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那时候,温州眼镜已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产品由中低档逐步向中高档转型,专业生产板材、钛架、不锈钢等中高档眼镜的厂家如雨后春笋,一些重要岗位出现人才空缺,企业亟需设计、开发、品管、技术、财务等各类人才。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温州眼镜企业不得不在国内眼镜行业物色和选拔各类骨干人才,而深圳正好成为他们的首选。因为深圳是国内生产中高档眼镜的地方,而且积累了相当一段时间,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有经验、懂技术的眼镜人才。可以说,深圳是中国眼镜行业人才的摇篮。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