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隐形眼镜市场暗含隐忧 流通领域乱象丛生 通过走私进入中国的彩色隐形眼镜数额大,无证销售现象普遍使不合格产品掺杂其中,已经成了国内彩色隐形眼镜市场发展的两大隐忧,一位隐形眼镜生产商向《法治周末》记者爆料。 依照国家《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隐形眼镜属于“植入体内或长期接触体内的眼科光学器具”,被列为三类医疗器械,与输血、输液设备属于同一严管级别,需接受严格管控。北京市眼镜协会秘书长刘多宁告诉记者,彩色隐形眼镜属于隐形眼镜,应该严格执行所有隐形眼镜标准。 按照相关规定,能够在市面上流通的彩色隐形眼镜必须三证齐全:生产资格证、上市许可证以及经营许可证,李彤解释。 但目前实际的状况是,作为国家严格管控的三类医疗器械,网络、商品批发商城、学校周边等地,随便售卖彩色隐形眼镜的店铺比比皆是。一些称为“进口”的产品,瓶身并没有中文的使用说明,也根本看不出品牌和生产厂家。 与随处可找的彩色隐形眼镜相对应的,是火爆的消费市场,能够让眼睛变大变有神的“彩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爱美女孩青睐的对象。网络上一些25元到100元不等价格的产品,一个月销量不少都过百。 然而,国内专门针对彩色隐形眼镜标准的缺失、市场存在的不规范流通现象,都让消费者心存隐忧。 “进口”产品难有保障 “目前国内市场上出售的彩色隐形眼镜,90%以上为国外生产,其中韩国生产的超过80%。”李彤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在正规实体眼镜店,记者看到出售的彩色隐形眼镜种类并不多,进口品牌多为强生美瞳以及韩国生产的几个品牌,国产彩色隐形眼镜在规模小些的店并未现身。而网络上售卖的彩色隐形眼镜种类繁多,一家美瞳网就称拥有几十种品牌。进口品牌无论在实体店中还是网络上,都占了大半江山,而韩国产彩片更是独领风骚。 记者走访的一家眼镜实体店店主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进口的彩片分为三种,一种是由国外厂商在国内寻找代理公司、正式通过海关进口的正品,正规眼镜专营店卖的都是这类产品。第二种为非正规渠道进货的产品,有原厂包装和标识,但售后服务很难有保障,在网络上出售的大量韩国产的彩片大都属于这一类。第三类就是假货了,可能连标识都没有或者不全,价格低廉。” 网络上售卖的韩国进口彩片被很多消费者认为是正品,更因为其比实体专营店价格便宜不少,拥有大量客源。 “韩国原来只有三四个彩色隐形眼镜生产厂家,现在已经增加到100多个,这些厂家的主要销售目标几乎都为中国市场。问题是目前在中国取得上市许可证的此类韩国企业只有十几家,其余厂家的产品究竟多少真正合格,多少是假的都无从知道。”李彤说。 “对国内取得资格的生产企业,国家管控严格,首先彩片材料要经过药监局杭州质量检测中心检验,材质要通过美国FDA认证;技术参数和添加的色粉要达标;产品在经过检验、临床和国家审批后才获得上市许可证。但是这些关卡并不适用于进口彩片。”李彤介绍,“韩国产彩片依照韩国标准在韩国取得上市许可证,销售到中国只要走一下进口产品程序,在中国上市很容易。实际情况是,国外企业信息传递到国内往往不及时,不少在国外已注销的企业,其产品还继续在国内出售。” 更令李彤头疼的,是大量通过非正规渠道流进中国的货品。中国海关对进口彩色隐形眼镜征收大概17%的增值税和20%的关税。很多生产企业就将彩片当成服装或者日用品走私进入中国,不仅逃避关税,也逃避了作为医疗器械类产品本该走的程序。 彩色隐形眼镜体积微小,走私的方式往往为先在一个无包装的瓶中装几千个彩片,到中国后再分装到有包装的瓶子中售卖,李彤透露,还有一些外国企业干脆直接把设备搬到中国来生产了,造出来的产品直接贴个标签。 按理说药监局每年要对自己发了许可证的彩色隐形眼镜产品抽检,但是最近一年也没有抽检了,记者询问的另一家彩色隐形眼镜企业管理人吴先生喃喃道,这个市场上的生产企业的确有些鱼目混珠。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