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眼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3|回复: 0

逆流而上 中国南方最大眼镜展“冬日”怒放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16-9-22 17: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虽然冬日尚未到来,中国的眼镜行业却已经感受到阵阵寒意。利润微薄,出口困难,成本上涨:对于中国眼镜行业而言,由于多年来行业发展积累的一些结构因素和市场环境的变化,2008“寒流”之下,不少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中国眼镜行业已经进入“寒冬”。
  然而,正如温总理视察四川灾区时,手书“多难兴邦”四个豪迈有力的大字一样,此时也正是中国眼镜业“破而后立”,打破旧有禁锢、开创新模式,寻求新突破之最佳契机。2008年11月8日,由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主办,深圳市龙岗区贸易工业局特别协办,深圳市美博会展有限公司承办,亚洲光学联盟、广东省眼镜商会、深圳市眼镜同业公会等单位大力支持,为期3天的“2008中国国际眼镜产品博览会”将于深圳会展中心3 号展馆盛大开幕。
  据悉,本届眼镜展展位面积1万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300个,数百家眼镜业明星企业枕戈以待,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的国际买家云集。并且,主办方在传统展会环节以外,还精心设置了中国眼镜厂商高峰论坛、采购商参展商联谊晚宴、海外眼镜买家进工厂、2008深圳眼镜乐购节四大环节,旨在为眼镜业梳理上下游产业链、解析业内竞争格局、揭示企业经营规律、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及战略规划,使得本届展会成为中国眼镜行业产业整合、结构调整之崭新起点。
  规模不“经济”政府助推产业集群模式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眼镜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眼镜生产企业已超过6千家,眼镜零售企业超过2万家,并形成了深圳、厦门、温州、丹阳、上海、北京等主要生产聚集基地。仅深圳地区,就有各种眼镜制造企业近500家,年产眼镜近2亿副,95%出口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有欧洲市场份额达70%,占全球眼镜市场份额的 60%。
  但迄今为止,中国还不能算是一个眼镜生产强国。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设计水平不高、缺乏高技术含量产品、缺乏中国自主的国际知名品牌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眼镜企业。严酷的现状是,中国眼镜业虽然有产业规模,却无产业集群式的经济效益,整个产业呈现“一盘散沙”状。而且自主创新能力弱、品牌优势极不明显,部分企业甚至在香港订单指挥棒中沉浮,市场风险抵抗能力极差。
  在此情况下,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于2005年始创首届中国国际眼镜产品博览会,“国际叫买”与“国内叫卖”双管齐下,建立起了海内外通畅的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而此次博览会于业内的良好反响,更引起了国家商务部外贸发展局的重视。实地调研后,外贸发展局决定出任中国国际眼镜产品博览会主办单位。此后,2006、2007两年连续由商务部外贸发展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等政府部门与深圳市商业联合会联合主办,博览会也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的眼镜产业博览会。
  由于得到国家商务部和龙岗区政府的鼎力支持和欧美、东南亚眼镜商会同业的积极参与,使得两届博览会战绩辉煌。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博览会,参展眼镜企业就累计接到意向订单约1120万副,折合人民币约7900万元。部分企业生产能力签约至第2年的6月份。
  雪中送炭龙岗区规划眼镜产业蓝图
  深圳是中国眼镜业的聚集地,而深圳的眼镜业又尤以龙岗区为最。面对中国眼镜业“寒冬”的到来,龙岗区政府出手不凡,以眼镜展和眼镜产业园区双管齐下的战略方针,正试图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将中国眼镜品牌推向世界。

  为调动眼镜企业参展积极性和树立龙岗眼镜企业强势的集体形象,龙岗区政府、横岗街道办已连续3届对在龙岗区域内的参展单位,给予财政补贴。以培育还处于 “新生期”的眼镜展。在眼镜展推进产业品牌营销纵深,带动眼镜产业国际化的同时,龙岗区政府又制定出以眼镜专业园区为载体,2007年6月5日,深圳市分管工业副市长张思平主持召开“眼镜产业园选址”立项会议,规划建设龙岗眼镜产业园区。
  龙岗眼镜产业的建设,旨在引进具有自主品牌、有一定规模的眼镜企业入园,集聚眼镜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并实施行业内的分工协作,使单个企业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形成特色,形成产业集群规模效应的经营战略。最终实现培育民族品牌、眼镜产业提升档次,形成“建一个园区,兴一门产业,旺一个市场”的经济格局。
  自主品牌抵御眼镜业“寒冬”
  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与之相对应,欧美眼镜产业结构和营销策略都开始进入调整期。与此同时,在最具市场潜力的中国大陆,国内的需求每年增速达到34.15%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国际知名眼镜品牌纷纷瞄准中国,开始市场抢滩。
  然而,一面是国际品牌的中国扩张,另一面作为眼镜制造加工基地的中国眼镜业却在2008年面临着生存窘境。以深圳及东莞等周边地区为例,全球75%的眼镜从香港走向世界,却很少有人知道,香港的眼镜70%产自横岗。深圳企业只是赚了点加工费,利润的大头却被别人拿走。目前中国眼镜业还停留在简单生产、制造和代加工的低水平阶段,中高档的高利润眼镜品牌空白,产业集群模式单一集中,在如此弱势的市场平衡规则中,国际市场稍有些风起,中国眼镜行业就开始涌现危机。于是在2008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终于逐渐爆发。
  中国眼镜企业如何度过寒冬?面对眼镜业的困境,展会主创人员开始思考,创立自主品牌、推进营销纵深是透析国际品牌的发展历程后,带来的最好启迪。对于实力雄厚的企业而言,或许行业的冬天正好是企业发展扩张的春天,逆势而上无疑是进攻市场的最佳时机。
  2008中国国际眼镜产品博览会(CIOF)经过三年多的拼搏积累,已经成长为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专业展会。本届展场的总体布局分解细化为多项专业展,参展范围涵盖眼镜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展品繁多。面积达1万平方米,展位300个,为历届展会之最,力争打造一届“国际化、品牌化、民族化”的专业展会。试图为中国眼镜业走出困境、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优势、真正成为世界眼镜大国探路求索。
  海外布局搭建眼镜产业国际贸易平台
  眼镜产业具有鲜明的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特点。中国的眼镜行业,已经无法抗拒的进入了全球竞争格局,但是由于没有形成本地眼镜贸易集散中心,缺乏自创品牌,中国眼镜在很多情况下只能给他人做“嫁衣”,成为市场风险波动的最大受害者。美国次级房贷的冲击,从消费层次上影响国际市场对眼镜产品需求的增长,从而直接影响到眼镜企业于欧美市场的出口量。
  为搭建眼镜产业国际贸易平台,展会主办方制定了层次清晰的海外宣传推广计划。一是通过海外渠道平台如杂志、专业网站、宣传册、电邮等方式,积极宣传推广展会;二是与各国眼镜专业机构强强联手,组团来参展;三是前往MIDO,SILMO 等业内国际顶级展会进行宣传、推广;四是同各国驻中国领事馆、中国驻各国商务经济参赞处等机构联系,树立组织的公共形象,获取国际买家资源。
  届时,通过主办方的种种海外宣传攻势,将吸引来自西班牙、美国、荷兰、希腊、澳大利亚、摩洛哥、俄罗斯、阿根廷、德国、意大利、法国、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的买家进场采购,并且马来西亚光学器材销售商会、亚洲光学联盟等地域性采购买家也将前往参展。
  当今,眼镜产业各方携手同行、共赢互信、纵横互动,无疑是眼镜业应对寒冬、持续发展的“破冰”之道。2008年9月,主办方专程赴北京、温州等地考察,并与温州眼镜商会等行业组织达成共识,初步建设互动双赢的产业合作平台。
  2008年11月8日,定位于“整合眼镜产业资源、打造国际眼镜品牌”的中国国际眼镜产品博览会整装待发,以期构建中国区域内的眼镜产业集群效应,联合眼镜产业流通领域“握掌成拳”,形成眼镜产业贸易集散中心,搭建中国自主品牌成长的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