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操作特点连续环形撕囊可分为反转剪切撕囊和单平面撕囊两种方法。 1.反转剪切撕囊法 反转剪切撕囊法,即是将起始囊膜片反转,按预定的轮廓撕拉,形成连续性前囊膜离断的情况,也称双平面撕囊,即指游离囊膜片和固有囊膜重叠而不在一个平面上而言。 这一方法也可用截囊针来完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预定撕囊轮廓的内侧,或更靠中心部位,以截囊针侧刃切开前囊膜。其切开形态依术者喜好而定,一般为半弧型或三角形。这种形态易反转,而且容易沿弧形线撕拉过渡到预定轨迹。注意弧型瓣或三角瓣方向。如欲逆时钟撕囊,则游离侧应在右侧;相反,如欲顺时针撕囊,则游离侧在左侧。 起始点做在靠中心部仃很多优点,比如可防止一开始就产生向赤道部撕裂;首尾相接时避免产生“断接”现象,一旦发生“断接”,就会产生不太被容易察觉的外向撕裂,有可能会进一步延伸到赤道部。如果发现有“星状崩裂”发生,则应小心选择最周边的两个放射开口,分别向两侧撕开,并不断修正方向,使之存对侧合拢。 (2)反转起始部的小囊膜片呈游离状,以截囊针钩住游离片牵拉,使之一端产生撕裂,直到预定轮廓线上。 (3)更换牵拉位置,使之更靠近撕裂点,继续牵拉,使之呈圆形轨迹。 撕拉多大范围更换一次牵拉点,因术者熟练程度而定,一般一个象限更换一次比较合适。撕囊术的重点是“连续”而不是力求“正圆”,因此不必凶过分强调形成正圆形开口而耗时过多。 (4)当撕囊行将结束时,首尾相接是操作重点。此时应随时注意修正方向,力求对接恰到好处,仍形成连接状态,仅留有一很小的凸痕。结束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没有顾及起始部弧线,一味向外撕拉而越过最佳结合点。此时最容易形成切线型撕裂。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该采取补救措施。即以撕囊镊牵拉残片顺端,向切线偏内方向撕拉,将其撕去。 2.单平面撕囊法 单平面撕囊是小需将游离片反转,直接将其撕扯离断的方法。 这一方法可用撕囊镊来完成,也可用截囊针来完成。其具体操作步骤与反转剪切撕囊法略同。 (1)以撕囊镊闭合状态自隧道切口进入前房,选择靠中心位置,微微张开撕囊镊,轻压前囊膜,此时会出现以压迫点为中心的放射状皱折。闭合撕囊镊,牵拉向上,前囊膜将出现一不规则形状的撕裂。 (2)仔细选择任一游离片始端,以撕囊镊夹住后,按“对撕”的方法撕裂前囊膜,并不断更换牵拉点,使之更容易掌握方向。以截囊针作单平面撕囊,是先作一个弧形切开,然后采取圣诞树截囊的方法,牵拉游离侧囊膜片,使撕裂向两侧或只向一侧延伸,按此方法,一步一步完成整个撕囊过程。 无论单平面撕囊,还是双平面撕囊都不具有绝对意义。事实上,无论用何种器具,只有了解两种方法的原理,并巧妙的将两种方法结合,才能熟练地、高质量地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