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常规切口选在上方9:00~3:00范围内角巩膜缘部。因为上方角巩膜缘较宽,并可以为术者提供最佳手术位置。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先前曾作过抗青光眼手术,上方有功能性滤过泡,为保护滤过机能,则切口必须避开这一位置,而选择其他部位。根据角巩膜缘的解剖结构,切口可有如下选择: 1.巩膜切口 巩膜切口位于角膜缘后的巩膜组织,其下方为睫状体。对一般白内障手术而言,显然这一位置太靠后,因此很少被选择应用。但从影响角膜拱形结构角度考虑,巩膜切口是最理想的。巩膜隧道切口,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将外切口设定于角巩膜缘后2mm。 2.角巩膜缘切口 角巩膜缘切口是传统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切口方式,它不仅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切口开放,而且为切口大小及方式的更改提供了条件。根据切口所在的具体位置,角巩膜缘切口还可分为如下几种: (1)前缘部切口:以前弹力膜终止为标志,是结膜翻转的顶点; (2)中缘部切口:下方正对后弹力膜止点(Schwalbe’s line); (3)后缘部切口:下方正对小梁组织。 3.角膜切口 角膜切口位于角巩膜缘内透明角膜组织。同巩膜切口一样,角膜切口也属于为非常规切口,前者易出血,切口愈合较差,后者暴露较好,但切口有效跨度小,术后容易产生散光。而角巩膜缘部切口暴露好,组织损伤小(部位选择必须得当),有结膜组织覆盖,愈合快,故被大多数人所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