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切口自表面到前房的径路特点可分为如下类型: (1)垂直切口:与球壁呈垂直方向进入前房;属于单平面切口。 (2)倾斜切口:采取向角膜倾斜方向进入前房;仍属于单平面切口。 (3)甚倾斜切口:较上述切口倾斜度更大;仍属于单平面切口。 (4)垂直一倾斜切口:先垂直再改为倾斜方向进入前房;属于两平面切口。 (5)倾斜一垂直切口:与第4种类型相反;仍是两平面切口。 (6)三平面切口:先做垂直板层切口,然后水平向前剥离l~2mm,然后再向深层垂直切开进入前房;此种切口也被称为梯形切口。显微镜下作白内障切口,大都采用刀剪结合。即以刀作板层切开,深板层则是在切开进入前房后,以角巩膜剪扩大完成,角膜剪具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角巩膜缘部解剖学特点。选择何种类型切口,取决于刀切深度。如作垂直切口,则板层切开深度应达90%全层;如作垂直一倾斜切口,则板层切开深度应为l/2全层。而梯形切口则是完全由刀切完成。 垂直切口容易缝合,但闭合不甚严密。因为切口表面到前房距离最短,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之其他切口为高,其愈合过程也较长。倾斜切口亦较容易缝合,较之垂直切口的闭合程度更为可靠。因为向前倾斜可采取任何角度,故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小梁组织的损伤。垂直一倾斜切口吸取了两种切口的优点,缝合时可以垂直和倾斜平面交接处作为参照,保证前后唇对合整齐。 现代显微手术技术对切口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向小的方向发展。小切口缝线少、愈合快、术后散光小。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主要取决于手术种类及植人物直径。单纯囊内白内障摘出术,要求切口能通过整个晶状体,故切口范围应足够大。标准囊内白内障手术要求140°~160°的角巩膜缘切口;如作角膜切口,则要求约180°,以使切口长度延长。囊外白内障摘出术切口,可根据术前对晶状体核大小的估计加以确定,一般需要120°~140°。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时,无需设置挽核通道,故切口仅为3~4mm。切口愈靠前,需要的范围愈大。因为在相同弧度角内,愈靠近角膜,其弦长越短,这一点在选择切口部位时应加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