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眼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32|回复: 0

国际订单大幅减少 深圳眼镜企业抱团取暖以度“寒冬”

[复制链接]

8

主题

8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16-9-22 12: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行业背景
目前,中国眼镜生产企业超过 4000家,有一定规模的验光配镜店超过2万家。近几年,中国眼镜产业年均增幅达17%。通过全球性产业转移,中国眼镜行业已形成包括镜片、镜架、零配件、验光设备、光学仪器、制造设备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已成为国际眼镜业最大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深圳是中国眼镜业的聚集地,眼镜业更是深圳出口贸易的骄傲。在龙岗,聚集了大约500家眼镜生产企业,占全国的眼镜生产企业总数的八分之一,这些企业加工出的眼镜产品95%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好的时候,订单不断。然而,从今年年初开始,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环境发生巨变,国际市场对眼镜需求大幅减少,深圳的眼镜企业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寒冬”。
国际订单大幅减少
在前不久的2008中国(深圳)国际眼镜产品博览会上,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寒冬”的威力。铭枫实业董事长高传寿介绍,他当前感受到的最大冲击是订单量的减少,与去年相比,国际订单减少50%以上。
其他企业也都普遍反映订单减少。不仅如此,眼镜企业的利润也在大幅缩水。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受美元贬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深圳眼镜企业的利润大幅减少,行业整体平均利润率仅剩5%,很多做代工的眼镜企业利润率更低。
“我们为外国品牌做OEM,一副眼镜出口价格是3到5美元,但贴上品牌的这副眼镜摆在眼镜店中销售时,价格却可以达到70到300美元。”一家眼镜企业负责人如此说。对于如此悬殊的高额差价,该负责人解释说,眼镜出厂后,经过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等环节的层层利润传递,才会形成终端消费者购买时的高价,而实际上,缺乏自主品牌的眼镜厂家,只能从中赚取微薄的利润。
由于深圳眼镜企业多数为贴牌加工,这就意味着价格掌握在国外品牌商手中,深圳眼镜企业无法通过提价来增加利润。“微薄的利润下,很多眼镜企业力不能支,即使一些大的眼镜企业也面临着困惑:接了订单,可能根本赚不到钱。而不接单,则只能倒闭。”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一位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我市已经有50家眼镜企业倒闭。
眼镜企业渴望转型
在危机面前,眼镜企业该如何正确面对?在前不久的2008中国(深圳)国际眼镜产品博览会上,记者注意到,很多眼镜企业的负责人都是带着不服输、积极想办法、共同面对行业寒冬的心态参加完了这届展会。深圳慧明眼镜制造厂总经理李照教的话道出很多企业家的心声:“是危机催使我们重新思考深圳眼镜行业的发展定位,我们不愿意看到深圳眼镜业的辉煌成为过去,我们有信心抵抗这场眼镜业的寒冬。大家应该在危机的推动下,加速企业转型,走品牌化之路。”
     事实上,能够拥有自己的眼镜品牌一直是企业家共同的愿望,但品牌之路却是布满艰辛。李照教就是一位执着地走自主品牌之路的企业家,他在这条品牌之路上,不断跌倒又不断爬起来。他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就主张深圳眼镜企业应该培育自己的品牌。为此他花了大气力、大资金打造自己的“李白”品牌,虽然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却实实在在地迈出了自主品牌之路。在他看来,从技术到设计,深圳的眼镜企业已经达到国际水准,像国外知名品牌CK、CD等国际品牌的眼镜都在国内生产制造,我们一直缺少的就是自主品牌。
“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不再受制于国外品牌商,也才能在当前金融海啸面前从容应对。”李照教表示。
铭枫实业董事长高传寿也认为,当前金融危机给深圳眼镜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使得眼镜企业进退两难。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事情,会发现,这恰恰是眼镜企业“痛定思痛、积极整改”的时机。铭枫实业的具体做法是:将平时想做而没有来得及做的一些事情集中在这段时间来处理,比如内部机构调整、员工培训等,铭枫实业会把这一段时间当成“苦练内功”的时机,期间,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研发和员工的培训上,以静待市场转暖之时,再有一番大的作为。

各方努力共渡难关
当前深圳眼镜企业面临的艰难境遇已经引起了重视。深圳市商业联合会负责人表示,就当前深圳眼镜产业现状而言,自主品牌的建立无法一撮而就,而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同业们携手同心、抱团取暖,则是眼镜业共度时艰的现实之策。
她介绍,当前最现实的举措是企业间要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公布报价,如果一家企业与国外企业商定价格,则将其价格在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其他企业得知此信息后,不能再压价,造成恶性竞争,通过这种企业间的相互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应对当前的危机。
此外,通过参加品牌展会培育眼镜品牌,增加订单。刚刚结束的2008深圳眼镜展就是由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一届品牌展会,其意在通过搭建这样一个交易平台,吸引更多的国际采购商,帮助深圳的眼镜企业增加订单。同时,也能借助该展会的知名度,推广深圳眼镜企业品牌。
此时此刻,眼镜企业同样需要政府的支持。作为眼镜企业最集中的龙岗区,龙岗区政府深知该行业发展的不易。
“关键时刻扶一把,或许又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李照教认为。
据了解,龙岗区政府在帮助眼镜企业渡过难关方面出手不凡,以眼镜展和眼镜产业园区双管齐下的战略方针,正试图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将深圳眼镜品牌推向世界。为调动眼镜企业通过参加展会树立龙岗眼镜企业强势的集体形象,龙岗区政府、横岗街道办已连续3届对参展单位给予财政补贴。此外,龙岗区政府还在财政补贴、兴建产业园区等方面给予眼镜企业支持,龙岗区政府正计划建设龙岗眼镜产业园区,引进具有自主品牌、有一定规模的眼镜企业入园,集聚眼镜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并实施行业内的分工协作,使单个企业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形成特色,形成产业集群规模效应的经营战略,形成“建一个园区,兴一门产业,旺一个市场”的经济格局。
业内人士称,眼镜企业渡过难关固然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塑造品牌。另外,不能过分依赖出口订单,要尝试以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双管齐下的模式,建立海内外通畅的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这样,在某一渠道受阻时,会通过另一渠道加以弥补,让风险不至于过分集中。
记者点评
学会两条腿走路
诚如眼镜界一位人士发出的呼吁一样:“只有学会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眼镜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样需要内销与外销这“两条腿”,需要这两个市场的齐头并进。然而,对外贸依存度过高的深圳眼镜业来说,由于此前过多地强调了外销市场,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欧美发达国家居民消费萎缩的情况下,受到冲击就在所难免。面对危机,深圳的眼镜行业正痛定思痛,一方面思考如何渡过难关,另一方面思考着未来的发展之路。
在危机面前,深圳眼镜业将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格局。适者生存,这就是市场的规律和残酷性。存活下来必然都是一些大型的、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遭淘汰的则是那些纯粹以代工为主、没有研发设计能力、靠接订单过日子的小企业。相信,经历过顺境和逆境的企业,将会变得更加聪明和具备创造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