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一般人看来,香港是东方之珠,是购物天堂,但在很多老板看来,香港是事业的跳板,更是机遇。而中国在承接了香港的部分功能时,也为香港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活力。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后,香港就扮演着内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的角色。赴港参展接订单、赴港洽谈上市融资,“中国制造”通过香港转口世界各地。
历经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不少内地企业把眼光放得更远了。在他们眼里,香港从过去单纯的外贸进出口“跳板”,转变成为内地企业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巨大“平台”。
香港让中国眼镜放眼全球
如果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没有眼镜产业,很可能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眼镜产业,或者说,中国的眼镜产业就达不到今天的规模和档次。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眼镜刚刚起步,而此时的香港已经成为全球眼镜制造和贸易的一个中心。中国很多眼镜企业从香港的眼镜工厂引进人才,学习技术和管理,又利用香港这个国际贸易平台和香港的贸易商,把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十多年来,一直如此,只不过,随着1997年香港的回归,我们在如何利用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和香港的先进技术、管理方面越来越主动。
香港集中了全球400多家贸易采购商,会展业发达,每年有60多个大型的国际贸易展览会。
每年一次的香港眼镜展,也是中国眼镜最重要的窗口之一。“这些年来,参展的内地眼镜企业大多包团包机直飞香港参展。
对于中国内地的眼镜业来说,香港是它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的眼镜只在本国内参加一些展览。目前,中国眼镜80%是销往国外市场,香港眼镜展是中国眼镜开辟国际市场的“跳板”。
除了眼镜,内地的其他轻工行业获益于香港会展业颇多。香港会展业搭建的舞台,让中国的企业舞向世界。 |
|